年轻人用什么方法比较容易存住钱? 时下 22年12月2日 编辑 嗯嗯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我23岁,月薪1.9w左右,但便是存不住钱,每次都是月光,平常老忍不住购置一些新家具呀,买点新游戏或许出去按摩吃饭,感觉也没有什么花大钱的当地,钱就不可思议的没了,所以说想讨教一下各位有什么方法可以再获得收入之后把钱给存住,并且可以让我自己不去乱花 我23岁,月薪1.9w左右,但就是存不住钱,每次都是月光,平常老忍不住置办一些新家具呀,买点新游戏或者出去按摩吃饭,感觉也没有什么花大钱的当地,钱就莫…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天晓 学前班lv0 22年5月24日 远离消费主义 1,想买东西的时候就加购物车,等两个星期后再来看,如果还想买的话就买,如果不想买的话,这笔冲动消费的损耗就避免掉了。 2,记账。通过记账你会对数字变得更敏感,存钱会自然而然变快。拿我来说,我从前年开始准备存钱,一直记账,存到去年过年兜里有32万,今年松懈了没记了,前几天笼统算了一下,莫名其妙就只剩28万了,简直离谱。我存钱这两年吃一碗河粉都要心里过一下,硬生生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存钱进度比特么打怪升级都快。 3,对中长期的一些目标,可以专门开卡专门存(别开网银和手机银行),专款专用,比如我想买一辆车,就专门办一张买车卡,没事就往里面存钱,我曾经靠这一招用一张邮储卡存了不少现金。没有网银,没有手机银行,平时根本就懒得用,想起了就存一笔进去,没想到存着存着就存好几万了。 4,购买一些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每日的收益会让你舍不得把钱挪用出来,这也是一种方法。这里我教大家一招,我老婆特别能花钱,别管钱多钱少她手里有了钱就乱买。我头痛了好几年,终于让我想出了招,我教她买股票,给她灌输长期投资的理念。结果是现在她兜里的钱大部分变成了银行股票,放里面吃分红股息,再也不乱花钱了(我告诉她不涨50%别卖,估计她有得等了)。这招感觉有点邪,慎用。 ………………………………………………………………………………………………………………………………………… 另外提一句,最好给家人买点保险,赔付的没必要,报销的就行。特别是大病保险,现在的大病真的是一言难尽,医药是比以前先进了,用钱续命的时代。一场大病真的可以让整个家庭崩溃。 题主一个月1.9万挺多的,个人感觉应该可以排在前2%-4%,但就算这么高的收入,很多药也是吃不起的。我爸就是现在生病,一粒药5000,一次检查上万,开年到现在账面费用都十多万了,报销社保后自己都贴了三万多。这些消费对普通家庭是很有影响的(我爸还算有点积蓄,能够从容面对,很多没钱的在放弃治疗的边缘徘徊,简直是一种折磨,这些年我给我爸当陪护见到的太多了)。 真的感谢郭嘉,感谢社保,一万3一盒的药,社保可以帮忙报销一万,减轻太多压力了。很多市里医保部门还在搞一些惠民医保,可以带病买,像我爸就买了120元一年,他这用掉的三万多还可以二次报销一些,真的很感激。(社保报了很多,但药大部分都不是进口的,进口的很多三四万一盒,更贵,不给开。如果有商保的话,可以直接开进口药然后商保全报,更没负担。我爸是买不了商保了,他刚好买商保那一年就被发现生病了,没过观察期,只给报了一年,那一年我爸是吃的进口药,后面商保没了就都是吃的国产药了。) 存钱不一定是要存现金,为未来的风险做一些防范也是有意要的。 当然,知乎里面似乎很多人比较排斥保险,特别是商保,可以当我上面这一段话不存在即可,我以前也挺排斥保险的,我爸要是不生病,我可能再过十年都不会了解这些东西。
你可以叫我小王 学前班lv0 22年5月30日 我21岁,还没参加工作,但是我真的存下钱了。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叭。 我高中开始存钱,那个时候还是用现金,一个星期存50的样子。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感觉挺好达成的。到后期我已经可以自己交一些学杂费之类的了。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大学也存钱,兜里有钱太有安全感了。也踩过坑,至少得被坑了个4万左右,关于画室,原画,拍写真。(拍古风写真这个坑,感谢我母亲大人) 我最高记录是存了2万元。就是还是定目标比如我这个月要存2000,生活费到手直接丢基金,理财(余额宝、零钱通),还有招商银行的朝盈盈。然后这个月就算饿死也别动这钱,如果因为实在没饭钱动了,下个月也得补上。 我大二开始记账。说实话对我消费没啥用,但是看到自己实习的一个月花1万,真的是心惊肉跳+愧疚无比。 总结一下叭 1.设立固定目标,钱到手就存上。(个人建议出门存收入的1/3—1/2,钱多可以投一部分去理财,看自己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叭,我基金是亏了) 2.增加取存的钱来花的难度。(我日常消费是微信+支付宝。招商银行花着就比较困难,周边也没有招商银行,所以故意存在了里面。我还特意没绑卡到支付上) 3.存现金。(现金这个事手机上看不到就容易忘,时间久了也就存下钱了,而且特地去银行存了再花就很麻烦,也就懒得存懒得花了。最后还容易有成就感) 4.延迟满足。(很多东西放到购物车里一段时间就没那么想买了) 5.清醒。(有些钱是真的可以不花,花前来知乎拔草,咱就是人间清醒,拒绝消费主义洗脑。) 6.控制自己。(我是个吃货而且有点收集癖。想吃东西告诉自己你有点胖哦。想买东西告诉自己不看不看。干点别的事不容易冲动消费) PS:除了你固定存下的钱外,该消费消费。存的钱除了抵御风险外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快乐。不要让因为存钱影响快乐,觉得消费是一件不好的事。该存存该花花。 花钱前问自己,这个东西我买得起嘛?买完这个东西我快乐嘛?这个东西值嘛? 这三个都是肯定的,那就下单叭。
也说 学前班lv0 22年12月2日 说句实话:结婚不要孩。 婚前想攒下钱真的很难,因为花钱没人管你,而且一个人没意思,需要花钱寻找乐趣和刺激感。 想要结婚,现在得有套房吧。这一下就固定住你三五百万的固定资产,要是贷了款,每月还款就占你工资一小半,钱就这么存下来变成资产了。 结婚后你晚回家半小时老婆都会问,什么吃饭洗脚也别想了,自然潇洒方面花钱少。 玩游戏她肯定唠叨你,买家具她要过问,你闲着不懂她都要你去做家务,自然买游戏、买家具的钱都省下了。 出门没法盯着女孩看,上班也没必要和年轻同事撩拨。自然添置新衣服、化妆品、名牌配饰的需求也少了。 说不定剩下的工资还要上交,想花钱再和老婆要零花钱,你的钱想花都不容易。 所以,年轻人想攒钱你就结婚。 嗯。。。你问我为啥非要结婚,能不能不婚? 能啊,那你还想着存钱干啥,现在的日子不快乐么?
帛政cw 学前班lv0 22年12月2日 1,极简主义生活,你要知道你的生活每天就24小时,你每天最多穿一身衣服(除非你不嫌麻烦愿意洗衣服),你每天撑死三顿饭(如果你怕胖),你的生活和时间宝贵,不要把钱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有时候你买了很多衣服,其实穿不到,只是给自己整理房间徒增负担。 2,控制你的欲望,消费欲望、饮食欲望、攀比欲望等等,欲望就像一个小火苗,你不控制,它就会无限蔓延,最后压垮你。很多人说我知道我用不了这么多口红,但是我买了几十上百只放在家里摆着心里踏实,其实就是被消费欲望洗脑的表现。 3,知道什么东西该买品牌,什么东西不该买。比如茶杯、垃圾桶、雨伞、抹布、台灯、铅笔文具、饭碗等等,你花再多钱它也就是那一点用处,你不能把它当艺术品摆着。衣服不再多在精,买一堆地摊货,不如买几件品牌货(根据你的消费能力确定品牌)。 4,永远不冲动消费。朋友说健身房好,去了一次办了个健身卡,结果一年就去了三次。朋友说酒吧充值打折,结果去了一次,卡里钱就没了,打不打折没用。电商说双十一打折,买了很多东西放在家里发现用不到。 5,理财。开源节流是存钱的重要指示,既要节约还有开源,比如适当买点基金,当然需要行家介绍。我会设置备用金,就是把这一笔 拿来理财,当然 很少,平时也会兼职搞点副业,副业不知道搞什么?其实很多渠道,例如今日头条发文章,抖音,助助,58,这些平台都是可以发布自己产品信息的,你没有产品的情况下,其实就可以发布自己的特长,我就在助助上面见过很多,发布了自己可以陪爬山看电影,上门做饭,亦或者自己擅长钢琴吉他等等,职业上例如会做设计,会开发,帮做ppt,技能收徒等等,这些都可以发布上去平台进行接单的,而且有了副业,要是遇到大环境不好或者失业的情况下还能保着一块收入来源。 6,拒绝无效社交。不是所有社交活动都值得参加,朋友的朋友生日之类的就不去了。去了就得花钱。 7,发掘省钱小妙招。当你真的花心思在省钱上,你会发现其乐无穷,比如我不喜欢买绿植,我喜欢自己栽,我买了一盆金边吊兰,发展成了三盆,从办公室的绿萝中采下的枝,在自己的花盆里长的很长了。
冬天的意义 学前班lv0 22年12月2日 刚上班的年轻人,初拿不错的薪资,想体验不同的消费,是人之常情。太刻意隐忍欲望,往往会产生压抑痛苦反弹。 我相信大部分能做到“快乐存钱”的人都是经历过这一阶段后进化为更成熟的消费观。举个例子:你喜欢按摩,说实话我也特别喜欢。因为我有肩颈椎增生,所以按摩放松是非常不错的解压舒缓方式。我在富侨办卡,单次也就两百多,每周去一次,没有感觉很奢侈很贵。 但是后来我为了减肥健身开始学习跳操,像郑多燕这种在家跳,还有基础的瑜伽动作,周末楼下打打羽毛球,偶尔爬爬山。我发现这些“低消费甚至0消费”的运动,一样可以起到治疗肩颈痛的效果。 而购置生活用品、出去吃吃饭、买买衣服化妆品、换换手机壳、喝喝咖啡…看似金额不大的花销,会养成“想买就买”的消费习惯,久而久之收入再高也很难存下匹配的存款。 我推荐的方法是我自己亲测有效的:启用自我奖励机制。 首先,把房租水电通勤话费这类每月必须花的固定支出算出来。(如果你到手1.9万,这部分需要5K,那就还剩1.4万) 然后,把需要给爸妈的家用,也许你爸妈会给你存起来的钱划出一部分。(如果这部分是5K,那就还剩0.9万) 接着,用表格做四类规划:1、学习提升类。2、做饭打扫家务类。3、运动健身类。4、最难的戒断类(例如戒烟、戒游戏、戒啃手指甲、戒熬夜、戒下午茶咖啡、戒上班摸鱼…) 你看哦,四项大类,30天规划,也就至少有了120条达成/未达成。你把剩余的钱(例如之前所说的0.9万),那每条=9000/120=75元一条。做到了拿相应的75奖金,没做到这75就不拿出来。 月汇总后未做到的总金额用来定存,做到的总金额就是下个月的零花钱,随意支配买买买。最后会发现,即便你全部做到拿满0.9万的次月零花钱的时候,也不会再去花完了。 因为这每一个75元来之不易,可能需要你看一个小时的专业书籍;可能需要照着食谱做了两个菜;可能跑步五公里;也可能是一天没打王者…换来的。 ———————————————— 其实存钱的方法有很多,我不太推荐过于“强制”的方式。因为年轻人体验,消费高级场所和商品,是一种拓宽眼界最简单直接的途径,有的欲望会产生动力,从而使自己更努力地往高处走。 但这其中的“度”,也就是收入消费比例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每个人价值观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只有自己可以“定义”。因此,只要消费之前有过思量、判断这一行为,而不是“想买就买”的状态,那这种理性干预就是良性消费观建立的基础,有这个就足够了。
远离消费主义
1,想买东西的时候就加购物车,等两个星期后再来看,如果还想买的话就买,如果不想买的话,这笔冲动消费的损耗就避免掉了。
2,记账。通过记账你会对数字变得更敏感,存钱会自然而然变快。拿我来说,我从前年开始准备存钱,一直记账,存到去年过年兜里有32万,今年松懈了没记了,前几天笼统算了一下,莫名其妙就只剩28万了,简直离谱。我存钱这两年吃一碗河粉都要心里过一下,硬生生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存钱进度比特么打怪升级都快。
3,对中长期的一些目标,可以专门开卡专门存(别开网银和手机银行),专款专用,比如我想买一辆车,就专门办一张买车卡,没事就往里面存钱,我曾经靠这一招用一张邮储卡存了不少现金。没有网银,没有手机银行,平时根本就懒得用,想起了就存一笔进去,没想到存着存着就存好几万了。
4,购买一些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每日的收益会让你舍不得把钱挪用出来,这也是一种方法。这里我教大家一招,我老婆特别能花钱,别管钱多钱少她手里有了钱就乱买。我头痛了好几年,终于让我想出了招,我教她买股票,给她灌输长期投资的理念。结果是现在她兜里的钱大部分变成了银行股票,放里面吃分红股息,再也不乱花钱了(我告诉她不涨50%别卖,估计她有得等了)。这招感觉有点邪,慎用。
…………………………………………………………………………………………………………………………………………
另外提一句,最好给家人买点保险,赔付的没必要,报销的就行。特别是大病保险,现在的大病真的是一言难尽,医药是比以前先进了,用钱续命的时代。一场大病真的可以让整个家庭崩溃。
题主一个月1.9万挺多的,个人感觉应该可以排在前2%-4%,但就算这么高的收入,很多药也是吃不起的。我爸就是现在生病,一粒药5000,一次检查上万,开年到现在账面费用都十多万了,报销社保后自己都贴了三万多。这些消费对普通家庭是很有影响的(我爸还算有点积蓄,能够从容面对,很多没钱的在放弃治疗的边缘徘徊,简直是一种折磨,这些年我给我爸当陪护见到的太多了)。
真的感谢郭嘉,感谢社保,一万3一盒的药,社保可以帮忙报销一万,减轻太多压力了。很多市里医保部门还在搞一些惠民医保,可以带病买,像我爸就买了120元一年,他这用掉的三万多还可以二次报销一些,真的很感激。(社保报了很多,但药大部分都不是进口的,进口的很多三四万一盒,更贵,不给开。如果有商保的话,可以直接开进口药然后商保全报,更没负担。我爸是买不了商保了,他刚好买商保那一年就被发现生病了,没过观察期,只给报了一年,那一年我爸是吃的进口药,后面商保没了就都是吃的国产药了。)
存钱不一定是要存现金,为未来的风险做一些防范也是有意要的。
当然,知乎里面似乎很多人比较排斥保险,特别是商保,可以当我上面这一段话不存在即可,我以前也挺排斥保险的,我爸要是不生病,我可能再过十年都不会了解这些东西。
我21岁,还没参加工作,但是我真的存下钱了。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叭。
我高中开始存钱,那个时候还是用现金,一个星期存50的样子。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感觉挺好达成的。到后期我已经可以自己交一些学杂费之类的了。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大学也存钱,兜里有钱太有安全感了。也踩过坑,至少得被坑了个4万左右,关于画室,原画,拍写真。(拍古风写真这个坑,感谢我母亲大人)
我最高记录是存了2万元。就是还是定目标比如我这个月要存2000,生活费到手直接丢基金,理财(余额宝、零钱通),还有招商银行的朝盈盈。然后这个月就算饿死也别动这钱,如果因为实在没饭钱动了,下个月也得补上。
我大二开始记账。说实话对我消费没啥用,但是看到自己实习的一个月花1万,真的是心惊肉跳+愧疚无比。
总结一下叭
1.设立固定目标,钱到手就存上。(个人建议出门存收入的1/3—1/2,钱多可以投一部分去理财,看自己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叭,我基金是亏了)
2.增加取存的钱来花的难度。(我日常消费是微信+支付宝。招商银行花着就比较困难,周边也没有招商银行,所以故意存在了里面。我还特意没绑卡到支付上)
3.存现金。(现金这个事手机上看不到就容易忘,时间久了也就存下钱了,而且特地去银行存了再花就很麻烦,也就懒得存懒得花了。最后还容易有成就感)
4.延迟满足。(很多东西放到购物车里一段时间就没那么想买了)
5.清醒。(有些钱是真的可以不花,花前来知乎拔草,咱就是人间清醒,拒绝消费主义洗脑。)
6.控制自己。(我是个吃货而且有点收集癖。想吃东西告诉自己你有点胖哦。想买东西告诉自己不看不看。干点别的事不容易冲动消费)
PS:除了你固定存下的钱外,该消费消费。存的钱除了抵御风险外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快乐。不要让因为存钱影响快乐,觉得消费是一件不好的事。该存存该花花。
花钱前问自己,这个东西我买得起嘛?买完这个东西我快乐嘛?这个东西值嘛?
这三个都是肯定的,那就下单叭。
说句实话:结婚不要孩。
婚前想攒下钱真的很难,因为花钱没人管你,而且一个人没意思,需要花钱寻找乐趣和刺激感。
想要结婚,现在得有套房吧。这一下就固定住你三五百万的固定资产,要是贷了款,每月还款就占你工资一小半,钱就这么存下来变成资产了。
结婚后你晚回家半小时老婆都会问,什么吃饭洗脚也别想了,自然潇洒方面花钱少。
玩游戏她肯定唠叨你,买家具她要过问,你闲着不懂她都要你去做家务,自然买游戏、买家具的钱都省下了。
出门没法盯着女孩看,上班也没必要和年轻同事撩拨。自然添置新衣服、化妆品、名牌配饰的需求也少了。
说不定剩下的工资还要上交,想花钱再和老婆要零花钱,你的钱想花都不容易。
所以,年轻人想攒钱你就结婚。
嗯。。。你问我为啥非要结婚,能不能不婚?
能啊,那你还想着存钱干啥,现在的日子不快乐么?
1,极简主义生活,你要知道你的生活每天就24小时,你每天最多穿一身衣服(除非你不嫌麻烦愿意洗衣服),你每天撑死三顿饭(如果你怕胖),你的生活和时间宝贵,不要把钱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有时候你买了很多衣服,其实穿不到,只是给自己整理房间徒增负担。
2,控制你的欲望,消费欲望、饮食欲望、攀比欲望等等,欲望就像一个小火苗,你不控制,它就会无限蔓延,最后压垮你。很多人说我知道我用不了这么多口红,但是我买了几十上百只放在家里摆着心里踏实,其实就是被消费欲望洗脑的表现。
3,知道什么东西该买品牌,什么东西不该买。比如茶杯、垃圾桶、雨伞、抹布、台灯、铅笔文具、饭碗等等,你花再多钱它也就是那一点用处,你不能把它当艺术品摆着。衣服不再多在精,买一堆地摊货,不如买几件品牌货(根据你的消费能力确定品牌)。
4,永远不冲动消费。朋友说健身房好,去了一次办了个健身卡,结果一年就去了三次。朋友说酒吧充值打折,结果去了一次,卡里钱就没了,打不打折没用。电商说双十一打折,买了很多东西放在家里发现用不到。
5,理财。开源节流是存钱的重要指示,既要节约还有开源,比如适当买点基金,当然需要行家介绍。我会设置备用金,就是把这一笔 拿来理财,当然 很少,平时也会兼职搞点副业,副业不知道搞什么?其实很多渠道,例如今日头条发文章,抖音,助助,58,这些平台都是可以发布自己产品信息的,你没有产品的情况下,其实就可以发布自己的特长,我就在助助上面见过很多,发布了自己可以陪爬山看电影,上门做饭,亦或者自己擅长钢琴吉他等等,职业上例如会做设计,会开发,帮做ppt,技能收徒等等,这些都可以发布上去平台进行接单的,而且有了副业,要是遇到大环境不好或者失业的情况下还能保着一块收入来源。
6,拒绝无效社交。不是所有社交活动都值得参加,朋友的朋友生日之类的就不去了。去了就得花钱。
7,发掘省钱小妙招。当你真的花心思在省钱上,你会发现其乐无穷,比如我不喜欢买绿植,我喜欢自己栽,我买了一盆金边吊兰,发展成了三盆,从办公室的绿萝中采下的枝,在自己的花盆里长的很长了。
刚上班的年轻人,初拿不错的薪资,想体验不同的消费,是人之常情。太刻意隐忍欲望,往往会产生压抑痛苦反弹。
我相信大部分能做到“快乐存钱”的人都是经历过这一阶段后进化为更成熟的消费观。举个例子:你喜欢按摩,说实话我也特别喜欢。因为我有肩颈椎增生,所以按摩放松是非常不错的解压舒缓方式。我在富侨办卡,单次也就两百多,每周去一次,没有感觉很奢侈很贵。
但是后来我为了减肥健身开始学习跳操,像郑多燕这种在家跳,还有基础的瑜伽动作,周末楼下打打羽毛球,偶尔爬爬山。我发现这些“低消费甚至0消费”的运动,一样可以起到治疗肩颈痛的效果。
而购置生活用品、出去吃吃饭、买买衣服化妆品、换换手机壳、喝喝咖啡…看似金额不大的花销,会养成“想买就买”的消费习惯,久而久之收入再高也很难存下匹配的存款。
我推荐的方法是我自己亲测有效的:启用自我奖励机制。
首先,把房租水电通勤话费这类每月必须花的固定支出算出来。(如果你到手1.9万,这部分需要5K,那就还剩1.4万)
然后,把需要给爸妈的家用,也许你爸妈会给你存起来的钱划出一部分。(如果这部分是5K,那就还剩0.9万)
接着,用表格做四类规划:1、学习提升类。2、做饭打扫家务类。3、运动健身类。4、最难的戒断类(例如戒烟、戒游戏、戒啃手指甲、戒熬夜、戒下午茶咖啡、戒上班摸鱼…)
你看哦,四项大类,30天规划,也就至少有了120条达成/未达成。你把剩余的钱(例如之前所说的0.9万),那每条=9000/120=75元一条。做到了拿相应的75奖金,没做到这75就不拿出来。
月汇总后未做到的总金额用来定存,做到的总金额就是下个月的零花钱,随意支配买买买。最后会发现,即便你全部做到拿满0.9万的次月零花钱的时候,也不会再去花完了。
因为这每一个75元来之不易,可能需要你看一个小时的专业书籍;可能需要照着食谱做了两个菜;可能跑步五公里;也可能是一天没打王者…换来的。
————————————————
其实存钱的方法有很多,我不太推荐过于“强制”的方式。因为年轻人体验,消费高级场所和商品,是一种拓宽眼界最简单直接的途径,有的欲望会产生动力,从而使自己更努力地往高处走。
但这其中的“度”,也就是收入消费比例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每个人价值观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只有自己可以“定义”。因此,只要消费之前有过思量、判断这一行为,而不是“想买就买”的状态,那这种理性干预就是良性消费观建立的基础,有这个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