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凌贞 学前班lv0 19年10月8日 因为 @kay 您的问题前提不成立。 2017年,澳大利亚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GDP5.04万美元,其中农业仅仅创造了3.6%。而1814.4美元只有海地和布基纳法索的水平。 2017年,新西兰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GDP3.9万美元,其中农业创造了5%的GDP。而1950美元只有阿富汗的水平。
猫之初性本熊 学前班lv0 19年11月21日 澳洲西部的一个基本上只给中国送铁矿的海港,就靠着给中国卖铁矿都能跻身世界前列港口,你说拉一船矿是不是比养殖屠宰冷鲜一堆不值钱的牛羊瓜果好赚钱呢? 而且澳洲的矿太好采了,之前遇到个在西澳工作的华人,反正从各个角度吹了一波澳洲的矿产质量,基本上澳洲的废矿石,只能用来铺路那种,质量都比中国很多地方的矿要高…… 更别提澳洲已经是服务业大国了,教育业也是肉眼可见的顶梁柱,没有每年上百万外国人涌入澳洲(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和工作),然后在澳洲吃喝拉撒,澳洲经济靠卖点矿也是撑不住的。 何况要不是中国日本这么能买,他卖给谁去? 所以也得感谢亚洲经济。
小哆同学爱吃甜饼 学前班lv0 20年1月20日 换个视角,不把澳大利亚、新西兰视为独立的两个国家,而是昂撒国的一部分,澳新可类比为中国的内蒙古。 只要内地发达,边疆的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 美利坚和英吉利是昂撒国的内地,内地如此富裕强大,边疆哪怕是卖矿、养牛羊、出口羊奶牛奶,招收留学生赚服务业顺差,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雪中莲 学前班lv0 20年2月2日 今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结构(出口结构)确实已经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结构了。2017年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46.19%,新西兰农业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占比达到50.49%。 但这两个国家以前是靠工业化起家的,在这期间建立的先进的基础设施、教育、法制体系一直存在到今天。所以他们即使现在中高端产业都消失了,他们也依然是发达国家。 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如何呢? 澳大利亚二战时期给英国造了不少工业品,而且建立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等。汽车工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福特汽车从1917年在澳大利亚成立,到2016年关闭工厂,累计生产了600万辆汽车。丰田在澳大利亚也持续生产了50多年,2016年10月3日也正式停产。澳大利亚唯一的本土汽车品牌霍顿汽车,从1948年制造澳大利亚第一辆本土汽车开始,到2017年10月也关闭了所有工厂。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无法维持的原因,一个是人力成本太高,还有一个是和很多国家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导致进口汽车关税很低,无法保护国产。而本土市场又不够大。2016年,澳大利亚本土生产的汽车销量总计还有8.7万辆,比起巅峰时期每年15万辆左右大幅下滑,但是到了今年就是零了。 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澳大利亚的本土钢铁公司,一年只有三四百万吨的钢产量,只能勉力维持。当然了,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大多是刚需型高价值资源,因此可见的未来,日子还是会过的不错的,问题就在于,以后的长期发展怎么办。 新西兰的工业化道路极其正统,按照农轻重的顺序按部就班,完全靠市场拉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么能赚钱就发展什么。 西方殖民者初到新西兰,发展的确实是农牧业。因为英国工业革命使农民大量破产、流入城市,1825年又遭逢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穷人生存环境恶劣,频频发生社会动乱,当权者有意将这股“祸水”,引到殖民地去,一来缓解人口压力,二来扩展廉价工业产品市场。英国移民初到新西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不得不挤压当地土著毛利人的生存空间,不是靠花言巧语,就是靠武装掠夺。毛利人远比澳大利亚的土著强悍,他们一方面团结起来,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武装斗争;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少数优秀分子,又努力学习英国文化,提高农业生产率,使被外来白人移民掠夺剩下的土地,农业生产效益倍增。此外,还争取到地方议会的少数席位,使整个民族得以生存。 无论是外来英国移民,还是本地土著,都致力于发展农牧业。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从澳大利亚引进毛质优良的美利奴绵羊,开始大量繁殖,十年之内就变成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羊毛、肉类、奶酪和黄油等奶制品,就大量出口英国。所以,新西兰同澳大利亚一样,农牧业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资本主义农牧业,起点比我们今天还要高。新西兰从一开始,就要同身边的强邻澳大利亚进行激烈竞争,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械,这些需求就是工业化的动力。 例如,当时欧洲刚刚发明冷藏技术,英国人把这一先进技术运用于澳大利亚的肉类保存。使澳大利亚的肉类和其它产品能够平安地跨越赤道线,安全运抵欧洲市场。新西兰企业家得知后急得要命,马上派人去学习引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1882年5月,使满载新西兰冷冻肉的“达尼古号”轮船,成功抵达伦敦。此时新西兰的奥塔哥、坎特伯雷和惠灵顿三省,都已经建立了冷冻厂。 1861年,奥塔戈省的图阿皮卡发现金矿,立即掀起淘金热,来自欧洲和澳洲的数千名淘金者蜂涌而至,使该省人口一年之内翻番。进口工业制成品和出口黄金,使税收增加了两倍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公路建设开始起步,餐饮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淘金热”使邻近数省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又拥有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工业化的步伐因此而加快。“淘金热”之前的工业,主要是面包房、面粉厂、糖果厂、啤酒厂,这些被列入农业。只有少量的缝韧作坊、床垫厂、制砖厂、锯木厂和印刷厂被列入工业。但是淘金热之后,除了上述行业之外,新建造的造船厂、机械制造厂、金属加工厂、建筑材料厂、蜡烛厂、肥皂厂,纷纷建成投产。到了1910年,全国共有工厂3500多家,雇佣工人4.6万人,当时新西兰的总人口才100万。 正是由于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拉动,迫使19世纪末的新西兰殖民当局,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在南北两岛建成数千英里的铁路干线,建成了航运公司,铺设了通向澳大利亚的6500英里的海底电缆,到1911年共建成了48家煤气厂、14家发电厂,还建成了健全的银行网络,数十家银行、数百家支行,为新西兰的工业化,完全铺平了道路。 工业化的一大成果,就是诞生了强大的工会组织,1904年成立全国范围的工人政党——工党,创始人就是工会领袖们。工会运动的一大成就,是在1894年通过《工厂法》,禁止血汗工厂,逐步建立健全劳动福利制度。直到今天,新西兰的社会福利也堪称世界一流。这个国家最奇特之处,就在于既珍视贸易自由,酷爱竞争和创新,又重视福利事业,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于是兼备了美国和欧洲两种经济模式的优点。 20世纪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二战之后,1978年制造业职工总数达到43万。此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工业比重才逐渐下降。
allen的管理笔记 学前班lv0 20年4月1日 澳大利亚不是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的,是依靠矿产成为发达国家的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66%,都是矿产品。 带动澳大利亚经济最近几十年发展最大的服务业产业,是金融业 澳大利亚的金融业是附着在矿产业之上的。 比如,你从澳大利亚买了一船矿,但是付不起整船的钱 澳大利亚的金融公司,从美国银行贷到款,然后帮你吧一船矿送到你的港口,自己看起来,不让你提货 你付一车的钱,提一车的货,最后一船的矿全部提完,澳大利亚金融公司转利息差和服务费。 这就是供应链金融,澳大利亚的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这种模式服务于矿产业。 至于有人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服务业占GDP70%!!! 呵呵 挖一吨矿假设成本1块钱,矿场出来物流,金融、报关各种服务,增值到三块钱,利润赚两块,两块钱利润花出去,最后变成两块钱的消费,经济的本质就是这么运行的。 一块的矿,赚两块净利润,产生五块钱的经济总量,服务业80%,看起来很美啊。 但是,没有这一块钱的矿,就没有两块钱的利润 澳大利亚70%的服务业,如果没有矿业也就是悬浮在经济上的泡沫而已啦。 看问题,不要看比例,要看源头是什么
地球知识局 学前班lv0 21年11月17日 约4万年前人类就已经登陆澳大利亚,但由于长期保持狩猎采集的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这种经济模式所能养活的人口也不多。以至于在殖民时代之前,这里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块大陆(南极除外)。 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土著民 至今还有一些人保持这种生活方式 (土著民演示钻木取火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hameleonsEye)▼ 直到1788年英国船队登陆澳大利亚植物学湾,为澳大利亚带来了第一批欧洲移民,随着新移民的不断加入,澳大利亚作为英国殖民地被逐渐开发。 植物学湾北面就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 澳洲东南海岸不乏良港 但作为最早登陆地,悉尼的先发优势很大 图片来自:wikipedia@Cnes - Spot Image)▼ 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大麦,小麦,羊毛,牛肉,羊肉常常排名国际市场份额前三,澳大利亚的农业对于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价格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矿产在澳大利亚出口中占有压倒性的比例 矿产之外,第二大类就是农产品了 (2017年澳大利亚出口,图片来自:wikipedia@OEC)▼ 但是这片最干旱的大陆农业条件其实并不稳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最终成为了保障澳大利亚农业的主要手段,并为世界输出源源不断的农产品。 澳大利亚干燥原野上的老旧拖拉机 这里真的很适合大农场和公路片儿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lan Benge)▼ 地广人稀的农业大国 因澳大利亚开发较晚,地理上距离宗主国较远,一直保持着地广人稀的状态。如今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3.2人,比俄罗斯还低,远低于世界平均的每平方千米52人。 澳大利亚以7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只需要养活一个上海市的人口....▼ 也正因如此,这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高达1.93公顷,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了它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基础。 然而总体来说,澳大利亚的气候较为干旱,环境承载力较差,广大领土中相当比例处于热带沙漠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土壤肥力也不足,对于种植业又是一个坏消息。 虽然国土辽阔,但实际可用的土地不多 人口和农业都集中在东南部 (澳大利亚2460万人口,悉尼和墨尔本就占了1000万)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 水资源则是限制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澳大利亚农民来说,农业区也主要以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划分,大致分为三个区域:高降雨带,麦羊混合带和粗放牧羊牧牛区。 降水量较高的温带地区主要集中在大陆东南和西南沿海,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也被称为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带。 北部半个大陆的气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为主 农牧业开发还是在温带较为适宜,东南沿海是首选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参考澳洲联邦气象局)▼ 东南与西南部更靠近内陆的地区,拥有较多平坦肥沃的土地以及地表径流,年降水量200-650毫米,是小麦的主产区,谷物与畜牧业互为补充,保证土壤肥力并依靠合理规划农牧的轮替达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澳大利亚南部的辽阔大农村(阿德莱德附近)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bmphotographer)▼ 粗放牧牛区和牧羊区因降水量仅在250毫米左右,且蒸发量大,不适合进行耕作,只适合放牧,却占到澳大利亚农业用地的90%。 不够种庄稼的地方,种草还是可以的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tephenallen75)▼ 墨累-达令河是澳大利亚唯一发育完整的水系,其水源多来自东部降水较多的丘陵地带,但是其全年径流量也仅有塔里木河的60%,澳大利亚干旱缺水的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墨累-达令盆地却成为了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流域占全澳灌溉土地的三分之二,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墨累-达令河的水源基本在东部丘陵山地 而由于墨累-达令蒸发量巨大 很多支流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的状况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而根据自然条件和产权的不同,澳大利亚的农场作为农业的经营主体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型农场通常占地500公顷以下,占比67.6%,中型农场500-25000公顷占比30.8%,大型农场25000公顷以上占比1.6%。 类似美国的大农场,必须要有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一个家庭才能管理如此规模的土地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将这些或湿润或干旱的土地利用起来变为农田和牧场的主要是家庭农场。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有的是单个家庭独有,有的合伙经营,整体上机械化程度较高。 不可或缺的狗和拖拉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Iryna Dobrovynska)▼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在1980年时,澳大利亚全国的农场主与家庭帮工有25.4万,农场雇佣工人12.4万,超半数的农场都是自家经营的,到2013年时,农场主人数13.4万,农场雇佣工人18.6万。自耕农越来越少,农业的工业化却很明显。 快速收甘蔗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ohan Larson)▼ 粮仓肉铺鱼塘林场 如今世界人口超76亿,且还在增长,预计到2100年将达到112亿,人均日卡路里消耗也在提升,这些都意味着对于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实现农产品自给,一些国家在经济比较优势下扮演农产品出口国的角色,在国际分工中就很重要了。 美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也颇为重要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 (2017年美国出口,图片来自:wikipedia@OEC)▼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利颇丰。 农作物,牲畜,渔获,木材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出口产品,四项总出口额在近年波动在500亿澳元左右的水平。其中牲畜赶超农作物在近年来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农产品,出口额在250亿澳元上下波动,并在 2019-2020财年超过农业总出口额的一半。 一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商品牛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drilopes)▼ 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目的地排名前九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日本,美国,欧盟,中东北非,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新西兰。从金额上看澳大利亚主要为经济水平较好的国家提供牛羊肉、奶制品、海产、红酒;经济较差的则主要从澳洲进口小麦、燕麦作为口粮。 又一船小麦从澳大利亚起航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lf Manciagli)▼ 其中人口众多的中国进口量超越其他国家一个量级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农业合作伙伴。羊毛与牛肉是中国进口澳洲农产品中金额最大的,在中国近期解禁日本牛肉进口前,市场上的和牛如果不来自走私或造假,则多半来自澳洲。 这几天憋在家自己做菜已经变成素食动物了 非常想念铜锅涮肉了...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Tian yiwei)▼ 除了羊毛与牛肉,中国乳制品、海产和木材的进口量也特别巨大,双方的进出口额在近十年都有较快增长,特别是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二者农产品互补性较强,是重要的贸易伙伴。 如此深厚的商业关系,却迟迟未能转化为密切的政治关系,确实也让人颇费一番思量。 靠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核心问题 (美国军舰访问澳大利亚-悉尼) (图片来自:wikipedia@MC1 Daniel Barker/U.S. Navy)▼ 气候变化会毁灭澳大利亚粮仓吗 其实世界粮仓也有自己的烦恼。 2019年,澳大利亚的持续干旱和大火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农业出口额较上一年减少6.9%,农作物出口则减少11.9%。澳大利亚农业部对于2020年农业产值的预估也变得颇为保守。 好渴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Darryl j Smith)▼ 自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1度,而最近几十年也出现了冬季降水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 然而西南与东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主要依靠冬季降水,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带或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如果少雨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恐怕会对澳大利亚农业产生更多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2018年7月-2019年7月降水和往期平均比较 除了昆士兰州中北部,基本全国降水减少 (图片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气象局-BOM)▼ 澳大利亚2018年7月-2019年7月径流和往期平均比较 大部分地区径流量减少 (图片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气象局-BOM)▼ ABARES(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所做的研究预测这些变化会导致农场利润平均减少约22%,专门种植农作物的农场受影响利润可能减少35%,大概每年70900美元。以草场喂食的肉牛养殖行业所受冲击相对较小,但更多的牛场用的是谷饲法,如今谷物产量下降,也一定会影响饲料价格,这对于澳大利亚农牧业又不是一个好消息。 牛肉也是靠植物转化来的 如果以用水量为标准 单位重量牛肉的用水量是小麦的数十倍之多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Hypervision Creative)▼ 澳大利亚确实很怕干旱。这里本就是世界上除南极外最干旱的大陆,且降水极不均衡,不同年份降水也不均衡,内陆地区蒸发量大,导致澳大利亚甚至缺少地表径流。如果这点降水都不能保证,那广阔的土地确实也只能是荒地。 越往内陆走,农场对地下水的依赖就越大 澳洲大陆大规模开发不过两百多年 仍然是资源丰饶的大陆,但也开始面临各种危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totajla)▼ 就比如刚才提到过的墨累-达令河,近年来河流径流量就因气候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模式预测,到2030年墨累-达令河的平均地表径流会比2018年减少11%,北方减少9%,南方减少13%,沿岸种植业必然亏损严重。 航拍梅宁迪附近的达令河沿岸 离河岸较远的地方还是相当干旱的 (新南威尔士州-梅宁迪) (图片来自:wikipedia@Tim J Keegan)▼ 再加上澳大利亚政府严格限制对于宝贵的地下水的利用,这对于集约化农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2019年澳大利亚全面下挫的农业出口量即可以说明问题。该国农作物出口金额直接下降了40亿澳元。而火灾对于林业的影响大概会体现在2020年的出口量上,不知道纸张价格会不会有所波动。 澳大利亚的树本来就不多 木材出口其实是有配额的 这一场大火下来,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过来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ohn Crux)▼ 当然,作为经济靠天吃饭的典型,面对气候变化,澳大利亚也并没有听天由命。 ABARES对于澳洲农业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建立了自己的农场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农民判断干旱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出决策应对,规避风险。研究还发现农民对逐渐严重的干旱产生了自己的应对方案。 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水资源的管理较为严格,不允许私自建坝,打井灌溉,农业用地拥有自己的用水配额,如果一家农场用完了自己的配额,就得去买别人的。澳洲有地下水1320亿立方米,各州针对地下水保护有自己的措施,促进节约使用地下水,目前已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到200亿立方米。 干旱季节的墨累河沿岸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米尔杜拉附近)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Hypervision Creative)▼ 但是因为澳洲的农业用水占到六成,一些农业区存在土地盐碱化,地表水质恶化的问题,随着干旱的加剧,这些问题会变得更亟待解决。大火可以算作干旱引发的一个具体事故,不知道澳大利亚政府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案,不过,如果方案仅仅停留在射杀那些耗水量大的骆驼,恐怕骆驼们就白死了。 参考文献: 史逸林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农业比较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2018年清华大学赴墨累-达令河流域考察团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文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对策 自然杂志 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门的主要指标 澳大利亚农业部https://www.agriculture.gov.au/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uldist
为谁零落为谁开 学前班lv0 4月25日 知乎上的论调永远都是欧美掌握了高附加值的产业,收割了全世界,所以这么发达。澳大利亚作为小弟,也享受了欧美体系的福利。 天朝人有一种独特的自信,承认别人强大的同时,又认为是有其他原因的,通常这个原因都带有别人多么邪恶的因素。【此句因知乎要求已删除】,不承认欧美的优越性。小日本才是儒家谦卑性格的表率,承认别人强,于是积极学习别人强大的地方。 俄罗斯、沙特、澳大利亚这三个卖资源的国家,俄罗斯、沙特虽然家里有资源,稳赚不赔,但是沙特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俄罗斯是一个寡头国家,意味着所有卖资源的钱都进了王室或寡头的口袋。 老百姓没钱,产业根本起不来的。这个道理马克思研究的都吐了...
SamL 学前班lv0 5月14日 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这在地球上就不可能实现。 澳大利亚的服务业(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三产业)在2018年占了70%的GDP 制造业6% 农业才3% 我不清楚是谁告诉你澳大利亚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你再遇到他记得跟他说,当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麦克斯出国 学前班lv0 5月14日 这里不完全认同题主的观点,先说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并不是单一的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享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手持麦穗的国家”之称,农牧业非常发达,由于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黄金矿产享誉世界,矿产进出口贸易市场占有率大。 此外,澳洲服务业也相当发达,经过几十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在2018-2019年度,澳大利亚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是矿业、金融和保险服务、建筑和医疗保健以及社会援助,占经济总量的30%以上。矿业继续扩张,连续15年实现增长,反映了油气开采向生产的转变。 澳大利亚统计局2017年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澳大利亚经济平稳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较上年同比增长2.4%,增幅与上年持平。初步统计,2016年,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澳大利亚名义GDP为16926.68亿澳元,同比增长3.6%,名义增幅较上年回升1.6个百分点;按2014-15财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实际GDP为16772.59亿澳元,同比增长2.4%;GDP平减指数为100.92(2014-15财年=100),同比上涨1.1%。排名世界第12。所以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再来看看新西兰, 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乳制品出口大国,市占率非常高。新西兰之所以在农业上突出,首页在人才培养上就高度重视。比如林肯大学和梅西大学的农学专业:前者是2015-2016 QS世界大学排名农林学Top 100;后者的QS农林学排名更是挤进了前50。农学专业在新西兰以及世界上相关行业协会里的学历认可度极高。对于农学人才培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生产力水平高,经济运行机制成熟,高程度的国际化水平。机械化自动化科学管理生物生态研究都是优势。在出口外贸方面非常出色,成为发达国家也是情理之中。 总体来说,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除了农业发达,其他领域也是发展很迅速的,再加上人口相对也少,人均GDP高等,共同促成了现在发达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夜静魂梦归 学前班lv0 5月14日 为什么不能呢? 知道国内人均GDP最高的两座城市是什么吗? 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城市,主要靠挖油炼油。 内蒙古鄂尔多斯,主要靠卖煤炭、羊毛。 第三才轮到江苏无锡,一座工业城市,靠芯片、新能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这三座城市生活水平都不错,至少本地人收入高,不卷,中产阶级很多方面已经比肩甚至超过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了,未来就是中国的澳大利亚和德国,两种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主要卖矿,矿产资源和澳洲护士丰富,其次才是农业。 新西兰也有一点矿产,但主要还是卖农牧产品和木材。 对于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讲,这样就已经能让本国足够富裕了。
安国大将军 学前班lv0 5月14日 第一、澳大利亚不是什么“只靠农业的发达国家”,起码人家还是个矿业大国 矿产资源丰富,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铅、镍、银、铀、锌、钽的探明经济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矾土、氧化铝、钻石、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澳还是世界最大的烟煤、铝矾土、钻石、锌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 再者,“铁矿石三巨头”,澳大利亚可谓是占据半壁江山:一个必和必拓和半个力拓 最后,悉尼算是南半球的核心交通枢纽了(墨尔本开普敦圣保罗里约热内卢:nmb) 第二、即便是农业,澳新两国搞的也是附加值高的畜牧业和渔业 澳大利亚: 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 新西兰: ……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5%。渔产丰富,拥有世界第四大专属经济区。 PS“粗羊毛”只是羊毛的一种 第三、澳新人少,从而抬高了人均GDP 澳大利亚: 【人口】2544万(2019年7月) ——还没有福建省的人口多 新西兰: 【人 口】 492万(2019年6月) ——还没有福州市的常住人口多 实际上,澳新两国人口加起来仍不如一个福建省,而他俩的GDP加起来是比福建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摊手) 资料来源:
pillow 学前班lv0 5月14日 别的不说,土澳这破地方,工人阶级队伍里,工贼的比例比较少 动不动就罢工,上街,游行。去年墨尔本建筑工会还因为工会主席不向着工人,工人们直接把工会砸了,尤其是他主席的办公室。也不管疫情封城,呜呜泱泱就上街了,最后还和警察干起来了(虽然我觉得政府和工会的要求是合理的,防疫相关,但这掩盖不了工人阶级的团结一致和战斗力)。 电车司机们是最狠的,我觉得他们工资已经很高了,工作时长也挺合理,隔三差五就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不然就不给你干。我就惨了,经常出门上学等车等半天,一搜新闻人家罢工了。 另外一提,别看澳洲土的一p,人最低工资水平全世界第一。 我觉得一些答案里讲分配制度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有道理的,至于怎么争取更公平的分配制度和政策,马克思和毛主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南极鸟 学前班lv0 5月14日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拆开来看。澳大利亚/新西兰。 国内可能觉得两国距离接近,所以看成一个地区。言必称澳新。实际上两个国家的制度,民风,体系皆有很大不同。 澳洲不提,只说我了解的新西兰。农业、畜牧业,我都是外行。但即使是外行,也略知道新西兰在世界上以出产最高品质的畜牧业产品著名。比如牛肉,羊肉,奶制品,皮毛,皮革。 另外新西兰出口最多的产品是奇异果(kiwi fruit,引进自中国,但因为在新西兰土壤特别适合生长,因此被新西兰人称为自己的国果。) 新西兰虽然在基础建设上远落后于中国,但来过这里旅行的朋友满眼可见的是所有农田,果园,皆采用最现代化的管理及先进设备。很多时候,只需要2,3个人即可管理控制上百亩田地,园林的生产。新西兰最缺乏的是季节性的采摘工人,因为很多果实必须手动采摘,机器不好用。 从历史角度讲,新西兰是二战中少数本土未受到战争破坏的英联邦国家。战后经济崛起的,比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无一不是如此。整个欧洲和亚洲打的支离破碎,一片狼藉。战后重建所迫切需要的农副产品等等,大多来源于澳洲和新西兰。单纯依靠出口, 新西兰这么小的国家居然在1960年至1970年间人均GPD 高居世界前三,并在70年代末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现行的大量福利制度,就是那个年代设立的。里面的理念深合马克思主义,几乎是完全实现了共产主义。)。因此新西兰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人被称为黄金一代。我认识几个新西兰老爷子,闲来无事喝酒吹牛,他们无一不对那个年代表示深深的怀念。 “那时候1965年,叔还小。记得家里每年都要更换各类电器。电视机,戏匣子,黑胶唱片机。我爹每两三年就要换一台车。叔家里住三层小楼,每晚我娘都要招呼我上楼睡觉。基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穿不愁,要啥有啥。” 作为所谓西方国家成员之一,与澳大利亚的强硬政治立场不同。新西兰是出了名的墙头草,因其自身太小,并无与任何大国叫板拍桌子的能力。此国一直在努力的寻找各势力联盟间的中间地带。二战结束至今,新西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中国。 新西兰也是全球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发达国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的发达国家。
因为 @kay 您的问题前提不成立。
2017年,澳大利亚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GDP5.04万美元,其中农业仅仅创造了3.6%。而1814.4美元只有海地和布基纳法索的水平。
2017年,新西兰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GDP3.9万美元,其中农业创造了5%的GDP。而1950美元只有阿富汗的水平。
澳洲西部的一个基本上只给中国送铁矿的海港,就靠着给中国卖铁矿都能跻身世界前列港口,你说拉一船矿是不是比养殖屠宰冷鲜一堆不值钱的牛羊瓜果好赚钱呢?
而且澳洲的矿太好采了,之前遇到个在西澳工作的华人,反正从各个角度吹了一波澳洲的矿产质量,基本上澳洲的废矿石,只能用来铺路那种,质量都比中国很多地方的矿要高……
更别提澳洲已经是服务业大国了,教育业也是肉眼可见的顶梁柱,没有每年上百万外国人涌入澳洲(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和工作),然后在澳洲吃喝拉撒,澳洲经济靠卖点矿也是撑不住的。
何况要不是中国日本这么能买,他卖给谁去?
所以也得感谢亚洲经济。
换个视角,不把澳大利亚、新西兰视为独立的两个国家,而是昂撒国的一部分,澳新可类比为中国的内蒙古。 只要内地发达,边疆的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 美利坚和英吉利是昂撒国的内地,内地如此富裕强大,边疆哪怕是卖矿、养牛羊、出口羊奶牛奶,招收留学生赚服务业顺差,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今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结构(出口结构)确实已经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结构了。2017年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46.19%,新西兰农业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占比达到50.49%。
但这两个国家以前是靠工业化起家的,在这期间建立的先进的基础设施、教育、法制体系一直存在到今天。所以他们即使现在中高端产业都消失了,他们也依然是发达国家。
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如何呢?
澳大利亚二战时期给英国造了不少工业品,而且建立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等。
汽车工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福特汽车从1917年在澳大利亚成立,到2016年关闭工厂,累计生产了600万辆汽车。
丰田在澳大利亚也持续生产了50多年,2016年10月3日也正式停产。
澳大利亚唯一的本土汽车品牌霍顿汽车,从1948年制造澳大利亚第一辆本土汽车开始,到2017年10月也关闭了所有工厂。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无法维持的原因,
一个是人力成本太高,
还有一个是和很多国家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导致进口汽车关税很低,无法保护国产。
而本土市场又不够大。
2016年,澳大利亚本土生产的汽车销量总计还有8.7万辆,比起巅峰时期每年15万辆左右大幅下滑,但是到了今年就是零了。
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澳大利亚的本土钢铁公司,一年只有三四百万吨的钢产量,只能勉力维持。当然了,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大多是刚需型高价值资源,因此可见的未来,日子还是会过的不错的,问题就在于,以后的长期发展怎么办。
新西兰的工业化道路极其正统,按照农轻重的顺序按部就班,完全靠市场拉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么能赚钱就发展什么。
西方殖民者初到新西兰,发展的确实是农牧业。因为英国工业革命使农民大量破产、流入城市,1825年又遭逢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穷人生存环境恶劣,频频发生社会动乱,当权者有意将这股“祸水”,引到殖民地去,一来缓解人口压力,二来扩展廉价工业产品市场。英国移民初到新西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不得不挤压当地土著毛利人的生存空间,不是靠花言巧语,就是靠武装掠夺。毛利人远比澳大利亚的土著强悍,他们一方面团结起来,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武装斗争;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少数优秀分子,又努力学习英国文化,提高农业生产率,使被外来白人移民掠夺剩下的土地,农业生产效益倍增。此外,还争取到地方议会的少数席位,使整个民族得以生存。
无论是外来英国移民,还是本地土著,都致力于发展农牧业。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从澳大利亚引进毛质优良的美利奴绵羊,开始大量繁殖,十年之内就变成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羊毛、肉类、奶酪和黄油等奶制品,就大量出口英国。所以,新西兰同澳大利亚一样,农牧业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资本主义农牧业,起点比我们今天还要高。新西兰从一开始,就要同身边的强邻澳大利亚进行激烈竞争,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械,这些需求就是工业化的动力。
例如,当时欧洲刚刚发明冷藏技术,英国人把这一先进技术运用于澳大利亚的肉类保存。使澳大利亚的肉类和其它产品能够平安地跨越赤道线,安全运抵欧洲市场。新西兰企业家得知后急得要命,马上派人去学习引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1882年5月,使满载新西兰冷冻肉的“达尼古号”轮船,成功抵达伦敦。此时新西兰的奥塔哥、坎特伯雷和惠灵顿三省,都已经建立了冷冻厂。
1861年,奥塔戈省的图阿皮卡发现金矿,立即掀起淘金热,来自欧洲和澳洲的数千名淘金者蜂涌而至,使该省人口一年之内翻番。进口工业制成品和出口黄金,使税收增加了两倍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公路建设开始起步,餐饮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淘金热”使邻近数省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又拥有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工业化的步伐因此而加快。“淘金热”之前的工业,主要是面包房、面粉厂、糖果厂、啤酒厂,这些被列入农业。只有少量的缝韧作坊、床垫厂、制砖厂、锯木厂和印刷厂被列入工业。但是淘金热之后,除了上述行业之外,新建造的造船厂、机械制造厂、金属加工厂、建筑材料厂、蜡烛厂、肥皂厂,纷纷建成投产。到了1910年,全国共有工厂3500多家,雇佣工人4.6万人,当时新西兰的总人口才100万。
正是由于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拉动,迫使19世纪末的新西兰殖民当局,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在南北两岛建成数千英里的铁路干线,建成了航运公司,铺设了通向澳大利亚的6500英里的海底电缆,到1911年共建成了48家煤气厂、14家发电厂,还建成了健全的银行网络,数十家银行、数百家支行,为新西兰的工业化,完全铺平了道路。
工业化的一大成果,就是诞生了强大的工会组织,1904年成立全国范围的工人政党——工党,创始人就是工会领袖们。工会运动的一大成就,是在1894年通过《工厂法》,禁止血汗工厂,逐步建立健全劳动福利制度。直到今天,新西兰的社会福利也堪称世界一流。这个国家最奇特之处,就在于既珍视贸易自由,酷爱竞争和创新,又重视福利事业,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于是兼备了美国和欧洲两种经济模式的优点。
20世纪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二战之后,1978年制造业职工总数达到43万。此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进一步兴起,工业比重才逐渐下降。
澳大利亚不是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的,是依靠矿产成为发达国家的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66%,都是矿产品。
带动澳大利亚经济最近几十年发展最大的服务业产业,是金融业
澳大利亚的金融业是附着在矿产业之上的。
比如,你从澳大利亚买了一船矿,但是付不起整船的钱
澳大利亚的金融公司,从美国银行贷到款,然后帮你吧一船矿送到你的港口,自己看起来,不让你提货
你付一车的钱,提一车的货,最后一船的矿全部提完,澳大利亚金融公司转利息差和服务费。
这就是供应链金融,澳大利亚的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这种模式服务于矿产业。
至于有人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服务业占GDP70%!!!
呵呵
挖一吨矿假设成本1块钱,矿场出来物流,金融、报关各种服务,增值到三块钱,利润赚两块,两块钱利润花出去,最后变成两块钱的消费,经济的本质就是这么运行的。
一块的矿,赚两块净利润,产生五块钱的经济总量,服务业80%,看起来很美啊。
但是,没有这一块钱的矿,就没有两块钱的利润
澳大利亚70%的服务业,如果没有矿业也就是悬浮在经济上的泡沫而已啦。
看问题,不要看比例,要看源头是什么
约4万年前人类就已经登陆澳大利亚,但由于长期保持狩猎采集的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这种经济模式所能养活的人口也不多。以至于在殖民时代之前,这里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块大陆(南极除外)。
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土著民
至今还有一些人保持这种生活方式
(土著民演示钻木取火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hameleonsEye)▼
直到1788年英国船队登陆澳大利亚植物学湾,为澳大利亚带来了第一批欧洲移民,随着新移民的不断加入,澳大利亚作为英国殖民地被逐渐开发。
植物学湾北面就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
澳洲东南海岸不乏良港
但作为最早登陆地,悉尼的先发优势很大
图片来自:wikipedia@Cnes - Spot Image)▼
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大麦,小麦,羊毛,牛肉,羊肉常常排名国际市场份额前三,澳大利亚的农业对于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价格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矿产在澳大利亚出口中占有压倒性的比例
矿产之外,第二大类就是农产品了
(2017年澳大利亚出口,图片来自:wikipedia@OEC)▼
但是这片最干旱的大陆农业条件其实并不稳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最终成为了保障澳大利亚农业的主要手段,并为世界输出源源不断的农产品。
澳大利亚干燥原野上的老旧拖拉机
这里真的很适合大农场和公路片儿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lan Benge)▼
地广人稀的农业大国
因澳大利亚开发较晚,地理上距离宗主国较远,一直保持着地广人稀的状态。如今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3.2人,比俄罗斯还低,远低于世界平均的每平方千米52人。
澳大利亚以7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只需要养活一个上海市的人口....▼
也正因如此,这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高达1.93公顷,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了它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基础。
然而总体来说,澳大利亚的气候较为干旱,环境承载力较差,广大领土中相当比例处于热带沙漠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土壤肥力也不足,对于种植业又是一个坏消息。
虽然国土辽阔,但实际可用的土地不多
人口和农业都集中在东南部
(澳大利亚2460万人口,悉尼和墨尔本就占了1000万)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
水资源则是限制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澳大利亚农民来说,农业区也主要以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划分,大致分为三个区域:高降雨带,麦羊混合带和粗放牧羊牧牛区。
降水量较高的温带地区主要集中在大陆东南和西南沿海,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也被称为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带。
北部半个大陆的气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为主
农牧业开发还是在温带较为适宜,东南沿海是首选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参考澳洲联邦气象局)▼
东南与西南部更靠近内陆的地区,拥有较多平坦肥沃的土地以及地表径流,年降水量200-650毫米,是小麦的主产区,谷物与畜牧业互为补充,保证土壤肥力并依靠合理规划农牧的轮替达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澳大利亚南部的辽阔大农村(阿德莱德附近)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bmphotographer)▼
粗放牧牛区和牧羊区因降水量仅在250毫米左右,且蒸发量大,不适合进行耕作,只适合放牧,却占到澳大利亚农业用地的90%。
不够种庄稼的地方,种草还是可以的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tephenallen75)▼
墨累-达令河是澳大利亚唯一发育完整的水系,其水源多来自东部降水较多的丘陵地带,但是其全年径流量也仅有塔里木河的60%,澳大利亚干旱缺水的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墨累-达令盆地却成为了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流域占全澳灌溉土地的三分之二,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墨累-达令河的水源基本在东部丘陵山地
而由于墨累-达令蒸发量巨大
很多支流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的状况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而根据自然条件和产权的不同,澳大利亚的农场作为农业的经营主体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型农场通常占地500公顷以下,占比67.6%,中型农场500-25000公顷占比30.8%,大型农场25000公顷以上占比1.6%。
类似美国的大农场,必须要有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一个家庭才能管理如此规模的土地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将这些或湿润或干旱的土地利用起来变为农田和牧场的主要是家庭农场。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有的是单个家庭独有,有的合伙经营,整体上机械化程度较高。
不可或缺的狗和拖拉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Iryna Dobrovynska)▼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在1980年时,澳大利亚全国的农场主与家庭帮工有25.4万,农场雇佣工人12.4万,超半数的农场都是自家经营的,到2013年时,农场主人数13.4万,农场雇佣工人18.6万。自耕农越来越少,农业的工业化却很明显。
快速收甘蔗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ohan Larson)▼
粮仓肉铺鱼塘林场
如今世界人口超76亿,且还在增长,预计到2100年将达到112亿,人均日卡路里消耗也在提升,这些都意味着对于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实现农产品自给,一些国家在经济比较优势下扮演农产品出口国的角色,在国际分工中就很重要了。
美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也颇为重要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
(2017年美国出口,图片来自:wikipedia@OEC)▼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利颇丰。
农作物,牲畜,渔获,木材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出口产品,四项总出口额在近年波动在500亿澳元左右的水平。其中牲畜赶超农作物在近年来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农产品,出口额在250亿澳元上下波动,并在 2019-2020财年超过农业总出口额的一半。
一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商品牛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drilopes)▼
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目的地排名前九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日本,美国,欧盟,中东北非,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新西兰。从金额上看澳大利亚主要为经济水平较好的国家提供牛羊肉、奶制品、海产、红酒;经济较差的则主要从澳洲进口小麦、燕麦作为口粮。
又一船小麦从澳大利亚起航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lf Manciagli)▼
其中人口众多的中国进口量超越其他国家一个量级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农业合作伙伴。羊毛与牛肉是中国进口澳洲农产品中金额最大的,在中国近期解禁日本牛肉进口前,市场上的和牛如果不来自走私或造假,则多半来自澳洲。
这几天憋在家自己做菜已经变成素食动物了
非常想念铜锅涮肉了...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Tian yiwei)▼
除了羊毛与牛肉,中国乳制品、海产和木材的进口量也特别巨大,双方的进出口额在近十年都有较快增长,特别是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二者农产品互补性较强,是重要的贸易伙伴。
如此深厚的商业关系,却迟迟未能转化为密切的政治关系,确实也让人颇费一番思量。
靠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核心问题
(美国军舰访问澳大利亚-悉尼)
(图片来自:wikipedia@MC1 Daniel Barker/U.S. Navy)▼
气候变化会毁灭澳大利亚粮仓吗
其实世界粮仓也有自己的烦恼。
2019年,澳大利亚的持续干旱和大火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农业出口额较上一年减少6.9%,农作物出口则减少11.9%。澳大利亚农业部对于2020年农业产值的预估也变得颇为保守。
好渴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Darryl j Smith)▼
自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1度,而最近几十年也出现了冬季降水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 然而西南与东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主要依靠冬季降水,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带或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如果少雨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恐怕会对澳大利亚农业产生更多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2018年7月-2019年7月降水和往期平均比较
除了昆士兰州中北部,基本全国降水减少
(图片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气象局-BOM)▼
澳大利亚2018年7月-2019年7月径流和往期平均比较
大部分地区径流量减少
(图片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气象局-BOM)▼
ABARES(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所做的研究预测这些变化会导致农场利润平均减少约22%,专门种植农作物的农场受影响利润可能减少35%,大概每年70900美元。以草场喂食的肉牛养殖行业所受冲击相对较小,但更多的牛场用的是谷饲法,如今谷物产量下降,也一定会影响饲料价格,这对于澳大利亚农牧业又不是一个好消息。
牛肉也是靠植物转化来的
如果以用水量为标准
单位重量牛肉的用水量是小麦的数十倍之多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Hypervision Creative)▼
澳大利亚确实很怕干旱。这里本就是世界上除南极外最干旱的大陆,且降水极不均衡,不同年份降水也不均衡,内陆地区蒸发量大,导致澳大利亚甚至缺少地表径流。如果这点降水都不能保证,那广阔的土地确实也只能是荒地。
越往内陆走,农场对地下水的依赖就越大
澳洲大陆大规模开发不过两百多年
仍然是资源丰饶的大陆,但也开始面临各种危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totajla)▼
就比如刚才提到过的墨累-达令河,近年来河流径流量就因气候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模式预测,到2030年墨累-达令河的平均地表径流会比2018年减少11%,北方减少9%,南方减少13%,沿岸种植业必然亏损严重。
航拍梅宁迪附近的达令河沿岸
离河岸较远的地方还是相当干旱的
(新南威尔士州-梅宁迪)
(图片来自:wikipedia@Tim J Keegan)▼
再加上澳大利亚政府严格限制对于宝贵的地下水的利用,这对于集约化农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2019年澳大利亚全面下挫的农业出口量即可以说明问题。该国农作物出口金额直接下降了40亿澳元。而火灾对于林业的影响大概会体现在2020年的出口量上,不知道纸张价格会不会有所波动。
澳大利亚的树本来就不多
木材出口其实是有配额的
这一场大火下来,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过来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ohn Crux)▼
当然,作为经济靠天吃饭的典型,面对气候变化,澳大利亚也并没有听天由命。
ABARES对于澳洲农业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建立了自己的农场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农民判断干旱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出决策应对,规避风险。研究还发现农民对逐渐严重的干旱产生了自己的应对方案。
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水资源的管理较为严格,不允许私自建坝,打井灌溉,农业用地拥有自己的用水配额,如果一家农场用完了自己的配额,就得去买别人的。澳洲有地下水1320亿立方米,各州针对地下水保护有自己的措施,促进节约使用地下水,目前已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到200亿立方米。
干旱季节的墨累河沿岸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米尔杜拉附近)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Hypervision Creative)▼
但是因为澳洲的农业用水占到六成,一些农业区存在土地盐碱化,地表水质恶化的问题,随着干旱的加剧,这些问题会变得更亟待解决。大火可以算作干旱引发的一个具体事故,不知道澳大利亚政府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案,不过,如果方案仅仅停留在射杀那些耗水量大的骆驼,恐怕骆驼们就白死了。
参考文献:
史逸林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农业比较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2018年清华大学赴墨累-达令河流域考察团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文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对策 自然杂志
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门的主要指标 澳大利亚农业部https://www.agriculture.gov.au/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uldist
快两年前知乎上说制裁澳洲铁矿,红酒和龙虾就能肢解澳大利亚。。
这么大快人心的事,我一直在等着发生
知乎上的论调永远都是欧美掌握了高附加值的产业,收割了全世界,所以这么发达。澳大利亚作为小弟,也享受了欧美体系的福利。
天朝人有一种独特的自信,承认别人强大的同时,又认为是有其他原因的,通常这个原因都带有别人多么邪恶的因素。【此句因知乎要求已删除】,不承认欧美的优越性。小日本才是儒家谦卑性格的表率,承认别人强,于是积极学习别人强大的地方。
俄罗斯、沙特、澳大利亚这三个卖资源的国家,俄罗斯、沙特虽然家里有资源,稳赚不赔,但是沙特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俄罗斯是一个寡头国家,意味着所有卖资源的钱都进了王室或寡头的口袋。
老百姓没钱,产业根本起不来的。这个道理马克思研究的都吐了...
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这在地球上就不可能实现。
澳大利亚的服务业(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三产业)在2018年占了70%的GDP
制造业6%
农业才3%
我不清楚是谁告诉你澳大利亚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你再遇到他记得跟他说,当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
这里不完全认同题主的观点,先说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并不是单一的靠农业成为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享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手持麦穗的国家”之称,农牧业非常发达,由于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黄金矿产享誉世界,矿产进出口贸易市场占有率大。
此外,澳洲服务业也相当发达,经过几十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在2018-2019年度,澳大利亚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是矿业、金融和保险服务、建筑和医疗保健以及社会援助,占经济总量的30%以上。矿业继续扩张,连续15年实现增长,反映了油气开采向生产的转变。
澳大利亚统计局2017年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澳大利亚经济平稳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较上年同比增长2.4%,增幅与上年持平。初步统计,2016年,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澳大利亚名义GDP为16926.68亿澳元,同比增长3.6%,名义增幅较上年回升1.6个百分点;按2014-15财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实际GDP为16772.59亿澳元,同比增长2.4%;GDP平减指数为100.92(2014-15财年=100),同比上涨1.1%。排名世界第12。所以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再来看看新西兰,
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乳制品出口大国,市占率非常高。新西兰之所以在农业上突出,首页在人才培养上就高度重视。比如林肯大学和梅西大学的农学专业:前者是2015-2016 QS世界大学排名农林学Top 100;后者的QS农林学排名更是挤进了前50。农学专业在新西兰以及世界上相关行业协会里的学历认可度极高。对于农学人才培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生产力水平高,经济运行机制成熟,高程度的国际化水平。机械化自动化科学管理生物生态研究都是优势。在出口外贸方面非常出色,成为发达国家也是情理之中。
总体来说,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除了农业发达,其他领域也是发展很迅速的,再加上人口相对也少,人均GDP高等,共同促成了现在发达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为什么不能呢?
知道国内人均GDP最高的两座城市是什么吗?
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城市,主要靠挖油炼油。
内蒙古鄂尔多斯,主要靠卖煤炭、羊毛。
第三才轮到江苏无锡,一座工业城市,靠芯片、新能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这三座城市生活水平都不错,至少本地人收入高,不卷,中产阶级很多方面已经比肩甚至超过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了,未来就是中国的澳大利亚和德国,两种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主要卖矿,矿产资源和澳洲护士丰富,其次才是农业。
新西兰也有一点矿产,但主要还是卖农牧产品和木材。
对于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讲,这样就已经能让本国足够富裕了。
第一、澳大利亚不是什么“只靠农业的发达国家”,起码人家还是个矿业大国
再者,“铁矿石三巨头”,澳大利亚可谓是占据半壁江山:一个必和必拓和半个力拓
最后,悉尼算是南半球的核心交通枢纽了(墨尔本开普敦圣保罗里约热内卢:nmb)
第二、即便是农业,澳新两国搞的也是附加值高的畜牧业和渔业
澳大利亚:
新西兰:
PS“粗羊毛”只是羊毛的一种
第三、澳新人少,从而抬高了人均GDP
澳大利亚:
——还没有福建省的人口多
新西兰:
——还没有福州市的常住人口多
实际上,澳新两国人口加起来仍不如一个福建省,而他俩的GDP加起来是比福建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摊手)
资料来源:
别的不说,土澳这破地方,工人阶级队伍里,工贼的比例比较少
动不动就罢工,上街,游行。去年墨尔本建筑工会还因为工会主席不向着工人,工人们直接把工会砸了,尤其是他主席的办公室。也不管疫情封城,呜呜泱泱就上街了,最后还和警察干起来了(虽然我觉得政府和工会的要求是合理的,防疫相关,但这掩盖不了工人阶级的团结一致和战斗力)。
电车司机们是最狠的,我觉得他们工资已经很高了,工作时长也挺合理,隔三差五就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不然就不给你干。我就惨了,经常出门上学等车等半天,一搜新闻人家罢工了。
另外一提,别看澳洲土的一p,人最低工资水平全世界第一。
我觉得一些答案里讲分配制度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有道理的,至于怎么争取更公平的分配制度和政策,马克思和毛主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拆开来看。澳大利亚/新西兰。
国内可能觉得两国距离接近,所以看成一个地区。言必称澳新。实际上两个国家的制度,民风,体系皆有很大不同。
澳洲不提,只说我了解的新西兰。农业、畜牧业,我都是外行。但即使是外行,也略知道新西兰在世界上以出产最高品质的畜牧业产品著名。比如牛肉,羊肉,奶制品,皮毛,皮革。 另外新西兰出口最多的产品是奇异果(kiwi fruit,引进自中国,但因为在新西兰土壤特别适合生长,因此被新西兰人称为自己的国果。)
新西兰虽然在基础建设上远落后于中国,但来过这里旅行的朋友满眼可见的是所有农田,果园,皆采用最现代化的管理及先进设备。很多时候,只需要2,3个人即可管理控制上百亩田地,园林的生产。新西兰最缺乏的是季节性的采摘工人,因为很多果实必须手动采摘,机器不好用。
从历史角度讲,新西兰是二战中少数本土未受到战争破坏的英联邦国家。战后经济崛起的,比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无一不是如此。整个欧洲和亚洲打的支离破碎,一片狼藉。战后重建所迫切需要的农副产品等等,大多来源于澳洲和新西兰。单纯依靠出口, 新西兰这么小的国家居然在1960年至1970年间人均GPD 高居世界前三,并在70年代末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现行的大量福利制度,就是那个年代设立的。里面的理念深合马克思主义,几乎是完全实现了共产主义。)。因此新西兰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人被称为黄金一代。我认识几个新西兰老爷子,闲来无事喝酒吹牛,他们无一不对那个年代表示深深的怀念。
“那时候1965年,叔还小。记得家里每年都要更换各类电器。电视机,戏匣子,黑胶唱片机。我爹每两三年就要换一台车。叔家里住三层小楼,每晚我娘都要招呼我上楼睡觉。基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穿不愁,要啥有啥。”
作为所谓西方国家成员之一,与澳大利亚的强硬政治立场不同。新西兰是出了名的墙头草,因其自身太小,并无与任何大国叫板拍桌子的能力。此国一直在努力的寻找各势力联盟间的中间地带。二战结束至今,新西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中国。
新西兰也是全球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发达国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的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