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主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 2020 年 8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三年来,安徽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确定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谋划制造强省建设中长期规划,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安徽不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 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强力推进,今年更是将汽车产业提升为 " 首位产业 ",定位于 "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 34.2 万辆,增长 87.8%,占全国的 9%,相当于全国每十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接近一辆 " 安徽造 "。

◇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今天的安徽对自己的一个画像。凭借这些特色优势,安徽志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强担当,在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先锋,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走在前。

◇安徽大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 " 四链合一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构建资金链、人才链,围绕资金链、人才链吸附产业链、创新链,使一切创新创业的元素竞相涌动、碰撞耦合、彼此成全,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

文   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菁   张紫赟   马姝瑞   胡锐

巢湖东岸,全国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之一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中,一枚 5000 多年前的玉人雕件上被发现有个直径约 0.15 毫米的隧孔,人类史前文明的制造智慧令人惊叹。

巢湖西岸,2023 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 9 月 20 日在此举办,构建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进一步为促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享共赢作出积极贡献。今天的安徽 " 智造 " 海内外瞩目。

2020 年 8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三年来,安徽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牢牢把握 " 更大作为、更大进展 " 这个总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确定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谋划制造强省建设中长期规划,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三年来,安徽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2021 年进出口总额首破千亿美元,2022 年安徽省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跻身全国前十、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0%,2023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全国 9%……

刚刚召开的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表示,坚持把安徽发展放在党中央对安徽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球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农业强省、生态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一个方面 " 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农民工创业园,一家针织企业的工人在织袜车间作业(2023 年 3 月 28 日摄)万善朝摄 / 本刊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现象级产业地标崛起

盛夏时节,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数百个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转,硕大的工厂车间只需要不超过百名工人。这一总投资 231 亿元人民币的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将于今年底实现首台车型量产。

"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汽车工业的强者,大众安徽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哈约根今年 5 月表示。

7 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小鹏汽车注资约 7 亿美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小鹏的合作伙伴。总投资约 10 亿欧元的大众科技于 5 月 31 日在合肥注册成立,这是大众汽车集团除德国沃尔夫斯堡外唯一的研发基地。

包括 " 年轻 " 的大众科技,以及大众安徽、国轩高科在内,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家 " 重磅 " 对外投资主体,均落户安徽。

近年来,安徽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不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 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强力推进,今年更是将汽车产业提升为 " 首位产业 ",定位于 "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 安徽明确提出,围绕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等七大生态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郭浩说。

凭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发展机遇的把握,安徽接连下 " 先手棋 ":投资 " 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动汽车企业之一 " 蔚来汽车,吸引蔚来中国总部落子合肥;推动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后仅用 10 个月就实现第一辆整车下线,三期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 2000 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少于 3000 亿元 ……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 34.2 万辆,增长 87.8%,占全国的 9%,相当于全国每十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接近一辆 " 安徽造 "。

如今,除集聚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等 7 家整车企业外,安徽还拥有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伯特利等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规上零部件企业 1100 余家,建立起整车、发动机、车身、底盘、内外饰、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大主导方向 " 一链三线 " 战略布局,燃油、纯电、混动和氢燃料多种技术路线齐备。

" 合肥正在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

走进位于滁州的东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一辆辆 AGV 小车(自动导引运输车)在电池生产车间里来往穿梭、取送物料,明亮整洁的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

" 企业 2022 年实现产值 118 亿元,目前单日设计产能 230 万片高效电池的二期项目进入基建配套设施收尾阶段,生产车间全面开线爬坡,预计 10 月满产。" 东方日升企业事务部经理张朝寅说。

聚焦打造 " 世界光伏之都 " 的滁州,是安徽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的又一处缩影。今年上半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超 600 亿元、增长 65%;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近 120 个,总投资近 3000 亿元。

产业体系的质量,奠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2022 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0%,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 40%,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从 " 高原 " 迈向 " 群峰 ":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400 多家,2022 年营业收入突破 500 亿元;光伏产业营业收入从 2012 年的 26.8 亿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1954.9 亿元;新型显示产业实现 " 从沙子到整机 " 整体布局,全球 20% 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人工智能产业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星火认知大模型 " 在合肥发布并接连取得应用成果 ……

" 放手 " 发展当下," 放眼 " 蓄势未来。

走进合肥西郊,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落户已一年多,这里将建成为我国深空探测领域重大科技工程的综合支撑平台,培育月球科研站等国际大科学计划,聚焦深空互联网、深空遥感、深空资源利用的空天信息产业园初具规模,1.3 平方公里的深空科学城即将开建。

" 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这是安徽对深空探测实验室建设的承诺,助力把深空探测实验室打造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距离深空探测实验室数公里处,数百米长的云飞路浓荫铺展。分布着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的这条路,就是知名的 " 量子大道 ",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 " 京沪干线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 墨子号 "、实现 " 量子计算优越性 " 里程碑的 " 九章 " 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都诞生于此。

几年前还几乎 " 不存在 " 的量子产业,正在合肥蓬勃而起。合肥制定出台《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20 — 2030 年)》,在创新支持、成果转化、试点工程、场景建设方面多管齐下,加速量子科技成果从 " 落地生根 " 到 " 开花结果 "。

今天的前沿领域、创新科技,孕育着明天新的 " 产业地标 "。

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坚定不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大抓百亿项目攻坚,以数字赋能、高端引领做强传统产业,以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新兴产业,以深度融合、提升算力壮大数字产业,以前瞻布局、多点抢滩发展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构建从千亿级到万亿级的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在安徽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整齐排列的汽车等待出口(2022 年 8 月 19 日摄)肖本祥摄 / 本刊

" 链 " 动全球资源要素   扬皖所长构建新发展格局

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今天的安徽对自己的一个画像。凭借这些特色优势,安徽志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强担当,在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先锋,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走在前。

从地理版图上俯瞰,安徽承东启西、左右逢源、通江达海,多重区位优势叠加,让安徽天然具备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协作、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的新机遇。

大江奔流,潮涌东方。向内,安徽是唯一一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份,区位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势能,支撑国内大循环更为有力。

走进芜湖市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测试区,一台小负载智能机器人正听从指令,灵巧地挥舞着机械臂,进行多项检验操作。" 毕业 " 后,它将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行业生产线大显身手。

作为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的城市,芜湖市发起设立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抱团攻关科技难题,做大做强产业市场,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串联长三角一市三省 9 座城市的 G60 科创走廊,是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重要引擎,而安徽依托自身科创优势和产业特色,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借上长三角的 " 东风 ",搭上一体化的 " 快车 ",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扬 " 创新活跃强劲 " 之长:在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上,安徽继续深化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两心同创 ",加快建设 G60 科创走廊,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

扬 " 制造特色鲜明 " 之长:在区域产业合作方面,安徽布局建设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共同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长三角产业链联盟。

扬 " 内陆腹地广阔 " 之长:在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顺畅流动上,安徽联手沪苏浙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化港口群,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力建设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合作园区等产业合作平台。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安徽持续深化与中部省份的多层次对接,推动科技、产业深度合作,强化合肥都市圈与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推进皖江城市群、沿江交通网、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

从空中俯瞰合肥高新区," 中国声谷 " 的双子大楼格外醒目。这里是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也是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张 " 名片 "。2022 年起,安徽牵手湖北实施中国(合肥)声谷与中国(武汉)光谷 " 双谷同创 " 工程,激发了中部地区科技创新 " 乘数效应 "。

皖北地区曾被称为安徽经济的 " 碗底 "。近年来,乘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春风,皖北逐步补齐发展 " 短板 ":阜阳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特色鲜明;亳州市做大做强现代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宿州市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预制菜、光伏能源三大基地;淮北市从黑灰煤城迈向生态美城,产业结构从 " 一煤独大 " 到 " 五群十链 ";蚌埠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势头正劲 ……

通江达海、拥抱世界。向外,安徽以实体经济为抓手 " 链 " 动全球,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积极践行 " 一带一路 " 倡议,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通畅。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个跳跃着数据与图表的大屏映入眼帘,在这个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上,光伏电站建设情况、节能减排数量、当日发电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作为光伏逆变器年出货量全球第一的企业,阳光电源 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 112%~144%,上扬的数字 " 与公司积极融入全球新能源市场密不可分 "。

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22 年,安徽省进出口年平均增幅达到 17%。进出口总量连跨五个千亿元台阶,由全国第 16 位提升至第 12 位。

" 国际贸易的加速度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体现在‘安徽商路’越走越宽,经贸朋友圈已覆盖全球 97% 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体现在‘安徽制造’享誉世界。" 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说。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进出口总额 3775.5 亿元,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 新三样 " 出口 219.3 亿元、增长 51.7%。

——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皖企 " 走出去 " 足迹已经遍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对外投资 12.6 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额从 2016 年全国第 17 位提升至第 9 位。

——引进来,更多外商投资和项目纷至沓来。除大众汽车集团外,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等一批存量企业持续扩大在皖投资," 投资安徽行 "、" 天下徽商 " 圆桌会、" 跨国公司对接会 "、" 徽动全球 " 百团出海等外资招引活动精彩纷呈。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 11.9 亿美元,增长 33.8%;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 68.8%、68%。

刘光告诉记者,目前已有 90 家境外世界 500 强企业在皖投资项目超 180 个,累计已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皖投资,全省设立了外资企业 4600 多家,引进外国人才 2 万余人次。今年上半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13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196.2%。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 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安徽欣欣向上。

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进行飞机检测工作(2021 年 11 月 21 日摄)张端摄 / 本刊

在安徽省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家陶铝汽车部件生产企业,工人在生产车间内工作(2023 年 4 月 25 日摄)万善朝摄 / 本刊

在合肥市瑶海区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一家电子科技企业的工作人员对电子元件产品进行检测(2023 年 6 月 25 日摄)解琛摄 / 本刊

深化改革促进 " 四链合一 "  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2023 年 4 月 12 日,合肥科学岛上,有 " 人造太阳 " 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403 秒。

在一次次创造世界纪录的科技突破中,EAST 装置上汇聚了 " 超高温 "" 超低温 "" 超高真空 "" 超强磁场 " 等一批尖端技术,这些技术在合力奔向 " 能源自由 " 终极目标的途中,也在 " 沿途下蛋 " 转化出一项项产业成果。

合肥市轨道交通 5 号线海棠站,来往的人们只需从一台白色的机器旁经过,即可实时无感地被检测出是否携带违禁物品。这一新型人体安检设备,便是衍生自 EAST 装置上高精度太赫兹激光偏振干涉仪的监测技术。

2019 年 8 月,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成立了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主动式太赫兹人体成像安检仪、太赫兹激光透射成像系统、太赫兹数字 CT 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被称为 " 国之重器 " 的大科学装置正加速催生应用成果,不仅 " 人造太阳 " 光学技术衍生新型安检设备,还有稳态强磁场技术助力研发抗癌新药、同步辐射光源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力等。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表示,安徽大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 " 四链合一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构建资金链、人才链,围绕资金链、人才链吸附产业链、创新链,使一切创新创业的元素竞相涌动、碰撞耦合、彼此成全,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要把从 "0" 到 "1" 的科技创新,转化为从 "1" 到 "100" 的实际生产力,却并不容易。解放和激发 " 第一生产力 " 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安徽积累了独特的心得。

安徽省提出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深耕前沿科技 " 沿途下蛋 " 机制、实施科创 " 栽树工程 ",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与贡献率。

2022 年 8 月,科大智能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遇到技术瓶颈,钢管表面瑕疵检测精度始终难以达标,公司研发副总裁王筱圃抱着试一试态度,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技术需求。

线上 " 发榜 ",很快引来专家 " 揭榜 "。经过平台 " 技术经理人 " 筛选与牵线,王筱圃的需求与一位高校老师的研究项目高度匹配,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如今,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安徽省首个政企联合打造、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已入驻用户超 35.9 万,累计服务企业 113.2 万次。

针对成果转化痛点难点,鼓励 " 科创驿站 "" 技术经理人 "" 场景对接人 " 等不同形态科创新载体和 " 新职人 " 加强对接;启动建设 " 科大硅谷 ",以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汇聚世界创新力量;设立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加速培养 " 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 " 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 …… 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下,2022 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 7,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跻身全国前十,江淮大地之上正加速形成 " 乔木 " 参天、" 灌木 " 茁壮、" 苗圃 " 葱郁的 " 创新森林 "。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安徽推动人才政策从 1.0 到 4.0 迭代升级,制定《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实体经济集聚 " 第一资源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是安徽省、合肥市与清华大学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已集聚 1400 余名各类人才,其中科研人员超一半。

鼓励科技人才在企兼职、探索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政策,既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也增强科研活动有效性。如今,研究院团队已成功研发燃气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等系列产业化成果。

" 截至目前,累计孵化 16 家企业。研究院全职科研人员在孵化企业兼职率超 90%,兼职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 64%。" 研究院负责人说。

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蒋曦说,人才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尤其服务好制造强省建设,加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支持保障。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2022 年安徽常住人口逆势实现净增长,比上年增加 14 万人,人才 " 第一资源 " 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 " 第一动力 "。

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刻不停向前进。安徽坚持扬皖所长、放大优势,奋力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积厚成势、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行稳致远。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主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eb1a8d8e9f0967fe37ca1a
文章由用户上传,如果有侵权请联系6881@163.com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时下

【地评线】金羊网评:绷紧粮食安全弦,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2023-8-27 18:48:08

时下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的南非时间

2023-8-27 18:50: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