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9月16

  • 国产大飞机C919适航取证在即,这些上市公司或加

    12:50 作者:zenhui

    9月16日早盘,大飞机板块大幅拉升,截至发稿,通达股份涨停,康跃科技涨逾7%,航发控制、钢研纳克、天保基建等多股纷纷跟涨。 9月15日,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在现场表示,8月1日,中国商飞宣布完成C919全部的取证前的试飞任务。今年很快将取得民航的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东航。 据商飞官网介绍,C919累计获得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去年3月,东航与商飞签署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东航是C919全球首家客户。据东航2022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下半年东航将引进1架C919。 与此同时,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应了相关情况: 中航光电表示,公司积极为C919提供相关产品的配套与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包括连接器及设备架等。 广联航空表示,公司作为中国商飞的供应商,近年来持续参与C919及CR929的研发制造任务,多项复合材料产品相关专利成功运用于C919、CR929国产大飞机零部件、部段的研发试验上。 四川九洲表示,公司是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一级供应商,承担了C919客舱广播内话子系统及飞行指挥车的研制任务。 航发控制表示,公司作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唯一的机械液压关键执行机构供应商,随着大飞机动力国产化推进,预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银河证券称,进入下半年,疫情渐趋好转,国际航班逐步增开,航空板块或将迎来周期反转的机会。建议继续动态把握“五个一”政策松动带来航空行业周期反转的时点。 中泰证券表示,随着机电、航电系统相关设备、零件的国产化,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体系将会在培育起来的国际国内市场中,真正走向成熟。C919预计未来20年年均拉动超600亿元市场。 中信证券认为,年初至今,各赛道核心个股走势如期出现分化,但近两个月“中小市值”占优的市场风格却影响了军工绩优股表现。市场风格如何切换很难精确把握,但展望2023年,军工部分赛道的核心个股目前估值性价比突出,且从产业发展趋势上存在长期预期差,建议在估值切换期优先布局:1、军用集成电路;2、航空发动机;3、沈飞产业链。

    国产大飞机C919适航取证在即,这些上市公司或加

    科技
    分享到
  • 杨振宁先生与中国科技

    12:50 作者:zenhui

    在杨先生百岁寿辰到来之际,我写这样一本书,一方面是表达对杨先生的感谢和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记录下杨先生对中国科技的贡献。杨先生对中国科技的贡献,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多,即为中国学者建立一个国际交流基金,建立两个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担任三项重要科技奖项的评审,多次为中国科技尤其是中国物理指出发展方向。 本书作者葛墨林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所向杨振宁先生汇报理论物理研究室工作。 创立中美教育交流委员会1979 年,杨先生通过在美国华人圈和中国香港筹款,创立了中美教育交流委员会(CEEC),用于资助中国学者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据统计,该基金共资助 80 多位中国学者到美国交流工作,涵盖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这些人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到海外交流的科研人员,不仅接触到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将这些技术带回国,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他们中很多人都当选了院士,成为各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实,中美教育交流委员会只是一个缩影,杨先生作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一直在凭借个人的成就和影响为中国科技搭建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帮助中国物理学会与美国物理学会建立联系,推动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在美接待中国科技界代表团和访问学者,尽可能提供便利和帮助;在海外科技界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介绍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科技成就;多次回国访问,通过讲座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这个“一”,不仅是中美教育交流委员会这一项教育交流基金,更是一座中国与世界进行科技交流的桥梁,还是一个奔波于世界各地为基金筹款、为中国宣传的忙碌的身影。在南开清华两校创建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从1986年到1995年,杨先生推动了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创立与发展,待南开的研究室有了稳定的人员基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一定的知名度以后,他又转向清华,投入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的建设。南开和清华的这两个科研机构,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窗口,是引领中国科研人才培养的范例。它们的成功凝聚了杨先生大量的心血,从人员引进到发展方向确定,从筹集资金到创造国际影响,可谓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南开数学所举办国际会议,杨先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的支持;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创建,杨先生个人捐款以及从各方募集资金超过千万美元。“二”,指杨先生在南开、清华两校创建的研究室和研究中心,是杨先生支持中国科技发展最直观最显性的成绩,但其中凝聚的心血却是无形的,是无法用数字计量的。担任三项重要科技奖项的评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在内地捐赠设立了三个重要的科技奖项:第一个是李嘉诚先生捐赠设立的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者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个是何梁何利设立的用于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简称“何梁奖”);第三个是查济民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用于奖励内地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设立有段故事。20世纪90年代,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访问香港,她非常能干,得到了李嘉诚先生捐助。因为当时内地青年教师工资低,她想将这笔捐助用于改善青年教师的研究、生活条件。但这么多人无法都提高,最好是择优资助,所以就确定了评定后奖励优秀的工作方案。记得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韦钰同杨先生、我、当时外事局负责人共进晚餐,商谈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事。因为开始争论多,反对的人主要担心评定标准问题,不知道如何判定给这些不给那些。最后大家决定,先择优,其他再说。韦钰请杨先生担任首届评审主任。感动于韦钰关心青年教师,杨先生便答应了。何梁何利奖的评定方法是,先小组评定,然后由以杨先生为首的终审委员会最后确定。求是奖主要用于奖励物理等方面取得杰出成绩的青年学者,早期也是由杨先生与周光召先生等共同决定。这里有一个例子,为了赵宪庚的求是奖评审,杨先生亲自打电话详细了解情况,最后决定授予求是奖。事实证明,杨先生的决定完全正确。1997年在香港,杨振宁先生与何梁何利奖部分获奖者合影。前排左起:谢希德、何泽慧等,后排左起:赵忠贤、葛墨林、杨振宁、方守贤。 1997年在香港,杨振宁先生与何梁何利奖部分获奖者合影。前排左起:谢希德、何泽慧等,后排左起:赵忠贤、葛墨林、杨振宁、方守贤。 项科研奖励基金不约而同地邀请杨先生担任终评评审,这一方面因为杨先生在科技界的声望高,能够让大家信服,另一方面也因为杨先生工作认真细致,对评审工作一丝不苟,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重要的终评,杨先生都会力争亲自到场,而且之前会认真研究材料,做足功课,对最终入围者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在我的印象中,杨先生为了评审长江学者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分别给我打过时间很长的电话,向我了解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平时杨先生的电话时间都非常短,只有那两次,长达半小时以上。而且杨先生还很注意将奖项评审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让奖励切实发挥激励作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行差别评审就是杨先生率先提出并推动执行的。“三”,指杨先生担任三项重要科技奖励的评审,而他的认真、投入也让三项奖励切实发挥了作用,奖励培育出的拔尖科技人才数倍数十倍于“三”,这些人才对中国科技的贡献更是无法用数字统计。多次为中国科技尤其是中国物理指出发展方向1971年至1975年,杨先生先后六次回国访问,其间做了多场讲座,很多都涉及当时物理学的前沿和热门问题,可以说为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科技界吹进一缕清风。杨先生访问期间还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多次接见。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会见杨先生时,杨先生建议,中国应重视基础研究,让科学研究回归正轨。他的意见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那次会见后,在座的周培源先生将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发表。虽然因为政治原因,相关文章遭到了批判,但学术刊物和大学学报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重视基础研究,这是杨先生对中国科技界带有方向性的重要建议。杨先生也一直非常关心中国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在国家有关领导人会见时,他几次提出改善并提高知识分子待遇。他向李鹏总理提出应该提高教授工资,并说恐怕中国教授的工资在国际上只能同印度相比。当时李鹏总理还问杨先生,给多少合适,是否同自己一样就可以。杨先生非常严谨,回到美国后又做了调研,结果发现印度教授的工资待遇很高。为此他还专门写信,更正自己之前说的话。“多”,指杨先生多次为中国科技尤其是物理学发展提出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基于杨先生对世界物理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贡献是他特有的,他人无法替代的。前文提到,1981年我从石溪回国前曾请教杨先生回国后做哪方面事情,他提出要重视自由电子激光;1984年他建议注意液晶理论的研究;1987年建议关注量子反散射方法的代数表示;1993年让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每年举办一次量子力学新进展讨论会,到1997年已有超过25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大家越来越重视,南开也就不再组织会议了;1994年建议重点发展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后来还建议中国造软X射线波长段的自由电子激光,以研究蛋白的结构……这些建议后来被证明都是非常正确的。1995年,杨先生在石溪接受《科技日报》驻联合国记者刘亚东的专访时提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准备应对21世纪以高技术较量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高技术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命运的关键所在。中国要想在高技术商品竞争中赶超发达国家,就迫切需要一大批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下海”,更加有效地参与经济建设。他认为只有经济获得发展,才能确保基础性研究、有关国家长远利益的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活动顺利进行;只有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科学技术才能逐渐进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这再一次体现了杨先生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站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下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杨振宁先生与时任科技日报记者刘亚东交流。 反对中国建设超高能加速器近几年,中国物理界的一件大事涉及是否要建设超高能加速器的争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核物理研究达到高峰,并走向实用。由于加速器能量和亮度的提高,基本粒子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新的实验和理论成果,形成了研究热潮,以至于在中国,像我这个年纪学习理论物理的人,大都以基本粒子理论为主。因此,每次国外有关于基本粒子的成果出现,都很振奋人心。1957年杨振宁先生、李政道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这一领域更是让人崇拜。杨先生是世界公认的高能物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由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发现了希格斯(Higgs)粒子,中国出现了建设更高能量加速器、争取发现更多新粒子的建议。杨先生是反对中国建设超高能加速器的。他认为,高能物理已不再是朝阳学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希格斯粒子花了上百亿欧元,中国不宜把钱花在这个领域。从物理上说,有关希格斯粒子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清楚,就是等待并捕捉。而要超越它,首先要明确捕捉什么,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花很多钱搞大工程是不值得的。美国早就停止建大型加速器,日本也已砍掉这方面的计划。同时,这种超高能加速器还需要挖几十公里半径的巨大隧道,瞬时供电量相当于一个城市的量级,这都是巨大的消耗。杨先生同中科院高能所前所长方守贤院士有过几次深谈,他们都认为高能物理要向国家实际需求方向发展。方守贤先生是我国加速器的创立者之一,他在中科院单环、双环加速器建设中曾发挥关键作用。他坚持不依靠提高能量,而是选择可预料有丰富物理的能区加大亮度,从而大大增加事例数。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思想是正确的,并做出了优秀的物理研究成果。方先生身体力行,大力支持上海光源建设,大力支持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这对重要材料的探测将起到重要作用。他晚年仍亲力亲为,在上海建成了基于布拉格散射原理的治疗癌症的质子加速器。杨先生以 97岁的高龄,亲自去散裂中子源建成的地下实验室参观,称赞它将成为国家利器。杨先生一直强调高能物理发展要瞄准国家急需,例如积极倡导 X 射线频段的自由电子激光(它的波长与蛋白键同数量级)的应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杨先生的科学思维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十条治学思想一座中国科技与世界交流的桥梁,两个与世界接轨的科研机构,三个选拔人才、培育人才的奖项,多次为中国科技指出方向……杨先生对中国科技的贡献看似容易概括,实则是说不尽的。时至今日,杨先生以百岁高龄仍在继续为科技事业做着贡献。最后,作为一名物理工作者,我斗胆简明扼要地列出对杨先生治学思想的十点体会,不一定全面,但都来自切身感受。第一, 由物理推动去做研究,而不是凭想象;第二,做学问要“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第三,“三P”:perception(洞察力)、persistence(坚持力)、power(强有力);第四,坚持深入一个领域,同时关注有生命力的有关旁支(“岗位”),时机成熟迅速转入新领域;第五,物理与数学要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第六,21世纪的物理比过去多了微观理论和新的测量,要注意物理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也许新的突破就在我们现在不注意的分支产生;第七,物理本无“四大力学”,它是为了教学方便而划分的,实际的物理全是结合起来的;第八,物理是猜测和实验的学问;第九,对称性支配自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简洁而漂亮;第十,互作用通过规范场传递。 《我知道的杨振宁》,葛墨林 口述并审定,金鑫 整理;商务印书馆2022年8月出版。

    杨振宁先生与中国科技

    科技
    分享到
  • 世界首次!上科大研究团队揭开苦味受体的“神秘

    12:50 作者:zenhui

    不同苦味分子激活表达在味蕾上的苦味受体TAS2R46的艺术展示图(Julie Liu设计绘制)。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科技大学 图 9月16日,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 (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长文,在马钱子碱激活人源苦味受体TAS2R46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揭开了苦味受体的“神秘面纱”。味觉,是由存在于味蕾中的味觉受体介导产生的,人的味觉由酸、甜、苦、咸和鲜这五种基本味感组成。其中,苦味、甜味和鲜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而酸味和咸味的感知是通过人体中的另一类膜蛋白——离子通道受体完成的。各种味觉信号分子结合特定受体后启动胞内信号转导,从而激活味觉细胞使其分泌ATP。ATP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激活感觉神经纤维,经由特定的神经通路传递至不同脑区,从而产生不同的味觉感受。由于大多数有毒物质具有苦味,因此苦味受体具有规避有害食物,防止中毒的重要作用。苦味受体(type 2 bitter taste receptor, TAS2Rs)是味觉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受体,与其它GPCR的序列同源性低,因此被单独归类为class T亚家族。迄今,该受体家族的结构仍未被解析,是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最后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科大刘志杰团队与合作者在过去几年中聚焦与重大疾病相关的GPCR研究,其中对大麻素受体的系统性研究成果(Hua T., Cell 2016; Hua T., Nature 2017; Li X., Hua T., Cell 2019; Hua T., Li X., Cell 2020)获得了2021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外,他们在与免疫及癌症相关的靶点趋化因子受体CXCR2复合物(Liu K., Hua T., Nature 2020),与糖尿病药物相关靶点GLP1R(Song G., Nature 2017)以及与肥胖症及精神分裂症相关靶点五羟色胺2C复合物(Peng Y., Cell 2018)等研究中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A-B) 分别与马钱子碱(strychnine)结合 (A)和Apo状态 (B)的苦味受体TAS2R46与味转导素嵌合体的复合物电镜结构;(C)不同状态下TAS2R46的结构比较以及参与受体激活的关键结构域;(D)马钱子碱在TAS2R46里的结合口袋和与其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 此次,刘志杰和华甜研究团队把研究目标聚焦于苦味受体TAS2R46,它是一个广谱类苦味感知受体,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苦味分子,包括马钱子碱、奎宁、夏至草素等。马钱子碱(Strychnine)是从马钱子中提取的生物碱分子,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用效果,但同时也有较大毒性。据报道,马钱子碱是苦味受体TAS2R46最强的激动剂之一。除了口腔,苦味受体TAS2R46在呼吸道、肠道、脑和心脏等组织也有显著表达,被认为是哮喘的潜在药物靶点。但由于缺乏结构信息,苦味受体TAS2R46的配体识别模式、受体激活及信号转导机制等仍然未知,这极大限制了人们对苦味受体的功能研究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Class T家族苦味受体作为GPCR家族中最后一个未被攻破的堡垒是有原因的,联合团队在破解苦味受体TAS2R46结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苦味受体主要表达在味觉细胞表面,以往的GPCR表达技术并不直接适用。经过不断尝试,他们独辟蹊径地设计了几种非常规方法克服了TAS2R46受体在昆虫细胞里表达量低及复合物组装困难等一系列难题,使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了马钱子碱激活及无配体(apo)两种状态下TAS2R46受体与下游信号蛋白复合物的结构,首次揭示了苦味受体独特的三维结构及调控机制:马钱子碱分子结合在TAS2R46的正构口袋中,有意思的是,该口袋呈漏斗状,保守氨基酸W88充当底座并与TAS2R46中马钱子碱的苯环形成π-π相互作用,以实现对多种苦味分子的快速识别。通过与其它激活态GPCR结构的比较分析,研究团队发现TAS2R46中存在一种新型激活开关(toggle switch)并且该受体采取了非常独特的激活模式。同时,TAS2R46构象动态的胞外域表明该受体可能存在多种配体结合模式来实现其广谱的配体识别能力。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意外发现TAS2R46与下游特有的G蛋白味转导素(gustducin)嵌合体存在预结合(pre-couple)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与GPCR先被配体调控后再结合G蛋白的传统激活模式完全不同。研究团队认为,由于苦味受体肩负保护人体免于中毒的预警任务,它们必须进化出高效监测食物中的大量味觉分子并迅速将苦味信号传递至大脑的能力。苦味受体这种在配体识别、激活及信号传递中所采用的删繁就简机制很好地体现了生命活动中的大道至简。该研究为探索苦味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开创了新途径,填补了T类GPCR结构的空白,未来还将促进针对苦味受体的化学感知和药物候选分子的探索。该论文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trychnine activation of human bitter taste receptor TAS2R46”。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研究生胥维秀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大道书院院长、iHuman 研究所执行所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志杰,iHuman 研究所研究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华甜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世界首次!上科大研究团队揭开苦味受体的“神秘

    科技
    分享到
  • 一些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已将科学传播活动视为学

    12:50 作者:zenhui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受访者供图 颁布实施2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即将迎来首次修订。9月5日,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经审议了《科普法》的执法检查报告。下一步,在推动《科普法》修订的同时,还将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科普条例。 南都记者注意到,作为世界上唯一为科学普及专门出台的法律,《科普法》一直面临着存在感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法》?《科普法》在落实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作为中国科普事业长期的观察者和推动者,周忠和在2020年两会期间就曾呼吁修订《科普法》。 《科普法》为何存在感低? 南都:今年是《科普法》实施的第20年,但我们也注意到在网络平台很多人表示是第一次听说科普领域存在一部专门的法,你怎么看待《科普法》存在感低这件事? 周忠和:《科普法》与劳动法、婚姻法等与民众日常生活关联较大的法律不同,其影响面和影响力不够大,尤其是普通民众不太了解。其实不仅是公众,据我所知,现实生活中很多科研人员也对《科普法》了解不多。 总的来说,《科普法》推动了我国地方科普法治建设,全国29个省(区、市)先后制定了科普条例或者实施办法,相关部委、行业也出台了科普法规和制度,已形成了初步的科普法治体系。 过去20年,我国在推进科学普及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科普基础设施(包括场所)建设及开放程度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普出版事业快速发展、科技人员从事科普积极性显著提升、科普产业有较大发展、科学传播方式多样化等等。 但客观来说,《科普法》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不好评估。《科普法》本身比较宏观,没有追责、执法、罚款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很多时候难以落地。在我看来,《科普法》更多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与政治动员力。 落实《科普法》存在哪些问题? 南都:《科普法》在落实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周忠和:直到今天,《科普法》还未得到修订,配套的实施细则也未出台。在新形势下,科普工作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如科普经费保障、科普主体权利义务以及制作传播虚假科普内容等找不到追责和执法的法律依据。举例来说,《科普法》制定的20年来,大家没有听说过一例根据《科普法》起诉的案件。这也是《科普法》很难被大家知晓的一部分原因。 此外,颁布《科普法》20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科普环境、主体、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的一些规定已经不太适用。比如,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微博、网络、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经占到80%以上。 同时,新问题也更加凸显,比如科普知识产权的问题。不少科研人员写了科普文章,很容易被一些外行抄袭。很多人认为写科普文章属于公益行为,对于此类侵犯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的行为,目前《科普法》中没有特别好的管理办法。我认为如今启动对《科普法》的修订,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太快,另一方面是过去对科普重视程度不够,欠账太多。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亟须全新的科普法治理念,才能适应当今科普信息化、社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和发展趋势,推进我国科普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事实上,一些与《科普法》有关的法律已经被修订。《科普法》作为科技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同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密切相关,及时修法有利于新时代科技治理体系建设。 科研人员为何会在科普上“缺位”? 南都:有人曾用“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这“四不”来总结科研人员做科普的窘境。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周忠和:当前社会上的科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民间的科普以媒体和志愿者为主,科普兼职人员多,因此专业性和稳定性欠缺。此外,有很多内容抄袭自网上或报纸原创作品,原创高水平的作品少。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官方的科普,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官方的科普指派性强,任务性强,此类科普也很难出精品。 最近这几年,大家的一个切身体会是,科技在社会中作用越来越大。比如疫情暴发后,大家都在关心疫苗、免疫等问题,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离不开科普,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学家更愿意与大众交流,也更愿意与媒体打交道。科技自身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或许会打破科研人员与公众之间的障碍。 从国际来看,科学家走出象牙塔也是一个大的趋势,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过去科研人员做科普容易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现在有研究表明,科普对科学家职业生涯的损害可能在降低,而带来的益处在增加。譬如非传统渠道的经费或项目资助、社会影响力、个人受益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产量也更高。还有调查显示,很多科学家表示他们的传播活动对于研究生涯来说是有益的。 我认为,科学家的声音越少,用来攻击反科学或伪科学言论的观点就越匮乏。套用一句话是,舆论阵地,当科学不去占领,谣言就会占领。科研人员的“缺位”必然导致谣言的“补位”以及科普品位的降低。 如何激励更多人参与科普? 南都:应该如何破解“四不”难题,激励更多人参与科普中来? 周忠和:“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前三项是认识问题,第四项是能力问题。我的建议分为政府、科技人员、社会三个层次。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需要营造科普文化,让大家觉得做科普是正事。同时,行政化是一把双刃剑,不能搞运动式的科普动员,不搞政策“一刀切”。譬如,不能将科普作为所有科研人员的硬性考核指标。我认为,科普管理的原则应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大家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此外,在应急性科普中,政府要充分尊重科技人员的观点。 其次,科普经费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科普预算及社会影响评价,比科普奖励更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在传统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将科学传播活动看作学术表现的重要部分。 从《科普法》角度来看,应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成熟的科普市场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从科技人员方面来看,一般情况下,资深科研人员做科普顾虑少,年轻科研人员顾虑多。科研人员要重视公民科学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互联网),影响在这些渠道做科普的人或者参与科学新闻的撰写,应重视与媒体的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权威性严谨性是生命线。科研人员做科普、谈专业,需要保持谨慎。权威性是最大优势,失去了这一点,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科学精神包括质疑,科技人员不能武断、不留余地,谈论专业外的内容更需要谨慎。 从社会层面来看,科普更多是公益行为,不能全靠政府与个人,因此应发挥企业、基金会等第三方的作用,现在有企业组织了像“科学苗子”这类项目,设置奖励评奖,发挥社会力量在科普中的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王凡实习生王玮

    一些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已将科学传播活动视为学

    科技
    分享到
  • 美团打车接入腾讯出行服务平台

    12:50 作者:网易科技报道

    9月15日消息,美团打车在上海正式接入腾讯出行服务平台。目前,上海市民可以通过美团App、美团打车App、美团小程序以及腾讯出行服务等多个入口选择美团打车提供的出行服务。 此前,双方已经在杭州、郑州、重庆等城市开始合作。今年暑期,美团打车在上海设立了高峰好叫车联合办公室,调集技术、产品、运营等多个部门成员,通过科学规划调度、增加车辆运力等方式,大幅压缩用户高温天打车等待时间。 在9月交通部公布的合规数据中,腾讯第一次出现在聚合平台合规率排名,其合规率为57.4%。美团打车合规率为60.4%,比2021年初提升了约三倍。据悉,美团打车今年以来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合规激励举措,包含现金激励、模拟考试引导、在线合规培训等多项专属活动。目前,腾讯的出行服务中已经包含了美团打车、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网约车服务商。

    美团打车接入腾讯出行服务平台

    科技
    分享到
  • 担心伤害消费者,美国要管管"先买后付"消费金融

    12:50 作者:网易科技报道

    9月16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四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表示,由于担心过快增长的金融服务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他们计划对Klarna和Affirm等“先买后付”(BNPL)服务公司进行监管。 目前CFPB并没有对“先买后付”类公司或产品进行监管,但将发布指导方针或规则,使整个行业遵循与信用卡公司同样的标准。CFPB还表示,将对“先买后付”行业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查。 “先买后付”服务行业已经在应对资金成本上升和美国消费者支出因通胀压力不断下降等问题。CFPB的表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是不小打击。 这也是CFPB主管罗希特·乔普拉(Rohit Chopra)发起的一次重大行动。乔普拉曾承诺对日益蚕食传统金融行业的科技驱动型公司进行审查。 他对记者表示:“在美国,银行和商业通常是分离的,但随着支付和金融服务采用大型科技风格的商业实践,这种界限可能会消失。” 随着更多美国消费者疫情期间转向网上购物,“先买后付”服务允许消费者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商品,受欢迎程度激增。“先买后付”服务供应商就每笔交易向在线零售商抽取佣金。 在去年进行调查后,CFPB发现,“先买后付”服务提供商Affirm、Block's Afterpay、Klarna、PayPal和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Zip当年共发放1.8亿笔贷款,总额242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超过200%。 CFPB在报告中表示,其担心这些公司的金融产品可能给消费者带来风险,强调接受调查的五家公司缺乏标准化的信息披露手段,消费者可能会过度透支。 CFPB特别提到,由于“先买后付”服务供应商不向征信机构提供数据,银行可能不完全了解借款人包括“先买后付”在内的负债情况。 CFPB还强调,收集客户数据也存在消费者风险,并表示将开始确定“先买后付”服务公司应该避开哪些数据监控行为。 Affirm一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提供一种安全、诚信和负责任的方式,让消费者能够按时还款,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滞纳金或隐性费用。” 公司发言人表示:“今天公布的消息代表着消费者和诚信金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对CFPB在审查后得出的结论感到鼓舞。”他强调,CFPB的报告也承认,与传统信贷产品相比,消费者使用“先买后付”服务的成本要低得多。 Klarna一位发言人则称,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金融福祉,并通过行业创新和适当监管来保护消费者。” Zip发言人表示:“我们很高兴CFPB认可’先买后付’服务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包括获得信贷更快、使用更方便且成本更低,在经济困难时期尤其如此。” 代表Afterpay、Klarna、PayPal和Zip的金融技术协会首席执行官佩妮·李(Penny Le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CFPB的报告明确表明,“先买后付”服务是市面上高利率信贷产品的一个强有力替代品。 她说:“我们期待继续与CFPB等监管机构合作,对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CFPB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成立的,目的是打击抵押贷款公司等掠夺性放贷机构。 尽管CFPB没有监管过“先买后付”服务公司,但乔普拉在今年7月份曾表示,他相信自己该监管与传统金融服务公司类似的公司活动。 不过,“先买后付”服务公司可能会反驳这一说法。 今年以来,“先买后付”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股价一直承压,Affirm和Zip的跌幅分别超过75%和79%。Klarna的估值在7月份暴跌了85%左右。(辰辰)

    担心伤害消费者,美国要管管"先买后付"消费金融

    科技
    分享到
  • 万亿大飞机市场即将起飞,多家上市公司成供应商

    08:35 作者:zenhui

    C919大飞机 新华社 资料图国产大飞机C919临近取证。9月15日,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在现场表示,“8月1日,中国商飞宣布完成C919全部的取证前的试飞任务。今年很快将取得民航的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东航。”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采用单通道窄体布局,座级158至168座,航程4075至5555公里,与目前国际航空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空客320、波音737机型为同级别。据商飞官网介绍,C919累计获得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去年3月,东航与商飞签署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东航是C919全球首家客户。据东航2022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下半年东航将引进1架C919。多家上市公司称预计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商飞官微8月1日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8月以来,多家大飞机概念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公司参与C919项目情况以及未来C919取得适航证对公司的积极影响。其中,航发控制(000738.SZ)表示,随着大飞机动力国产化推进,预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炼石航空(000697.SZ)表示,C919适航证的取得会对公司起到积极作用。在具体参与情况方面,中航光电(002179.SZ)、航发控制(000738.SZ)、润贝航科(001316.SZ)、辉煌科技(002296.SZ)、通达股份(002560.SZ)、利君股份(002651.SZ)、四川九洲(000801.SZ)等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均表示为C919提供相关产品与技术。其中中航光电为C919提供产品主要包括连接器及设备架等;航发控制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唯一的机械液压关键执行机构供应商;润贝航科为C919项目提供航空原材料及航空化学品等产品;辉煌科技参股公司飞天联合是C919航空电子产品中机载娱乐系统的供应商;通达股份子公司成都航飞的航空零部件和工装应用于C919;利君股份全资子公司德坤航空加工业务中包含C919大飞机部分零部件加工;四川九洲承担了C919客舱广播内话子系统及飞行指挥车的研制任务。而西测测试(301306.SZ)、华力创通(300045.SZ)则表示为C919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其中,西测测试为C919提供了相关的测试服务;华力创通为C919的研制提供了仿真测试服务,针对客舱、动力燃油、信息系统、国产化显示系统等系统提供了系统验证环境。受国产大飞机C919获颁适航证在即的消息影响,9月以来国产大飞机概念股普遍拉升。9月13日午后,大飞机概念股拉升上行,通达股份(002560.SZ)、润贝航科(001316.SZ)、立航科技(603261.SH)涨停,航亚科技(688510.SH)涨逾8%。9月14日,大飞机概念股盘中大幅走高,立航科技(603261.SH)、通达动力(002576.SZ)、润贝航科(001316.SZ)等个股封住涨停,中航沈飞(600760.SH)、中航西飞(000768.SZ)、航发动力(600893.SH)涨幅均超过2%。9月15日,大飞机概念股指数微跌,其中应流股份(603308.SH)与中简科技(300777.SZ)分别上涨1.01%与0.25%。大飞机有望拉动万亿元市场一直以来,飞机制造被誉为“现代工业上的皇冠”。国产大飞机制造不仅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大飞机效应”,也为我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据商飞官网介绍,C919采用主流客机制造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C919的机体结构主要包括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中后机身、后机身、外翼、垂尾、平尾、活动面等部段,由中国商飞公司自主设计,航空工业集团成飞、洪都、西飞、沈飞、哈飞、昌飞,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造,并由中国商飞公司负责总装。而零部件供应则采取全球招标的形式,通用、联合技术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等一批欧美顶级航空制造企业以及中航工业旗下很多专业制造公司,都是飞机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目前C919装备的是进口发动机,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SNECMA(赛峰集团)合资的CFM国际公司LEAP-X1C发动机作为C919大型客机唯一国外启动动力装置。多家券商研报表示,C919大飞机进入商业飞行阶段,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开始向高端制造奋进,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孕育的万亿空间或逐渐打开。中泰证券7月14日研报介绍,随着机电、航电系统相关设备、零件的国产化,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体系将会在培育起来的国际国内市场中,真正走向成熟。 中泰证券研报还指出,C919预计未来20年年均拉动超600亿元市场。假设未来C919国内市场占有率能够和波音、空客持平,即市占率达到三分之一,则未来20年C919每年销量约为104架。按照C919大飞机0.99亿美元(约为6.53亿人民币)的目录价,则C919平均年销售额约为678.9亿元,随着国内航空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飞机产业链带动制造业水平整体向高端化奋进,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会慢慢展现。围绕C919的下线商用及量产,大飞机产业链整体孕育亿万空间。年均市场空间679.1亿元,未来20年市场空间为1.36万亿元,这一市场空间未考虑航空制造业带动的高附加值。

    万亿大飞机市场即将起飞,多家上市公司成供应商

    科技
    分享到
  • 万亿大飞机市场即将“起飞”,多家上市公司预计

    08:35 作者:zenhui

    C919大飞机 新华社 资料图国产大飞机C919临近取证。9月15日,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在现场表示,“8月1日,中国商飞宣布完成C919全部的取证前的试飞任务。今年很快将取得民航的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东航。”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采用单通道窄体布局,座级158至168座,航程4075至5555公里,与目前国际航空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空客320、波音737机型为同级别。据商飞官网介绍,C919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去年3月,东航与商飞签署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东航是C919全球首家客户。据东航2022年半年年报显示,今年下半年东航将引进1架C919。多家上市公司称预计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商飞官微8月1日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八月以来,多家大飞机概念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公司参与C919项目情况以及未来C919取得适航证对公司的积极影响。其中,航发控制(000738.SZ)表示,随着大飞机动力国产化推进,预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炼石航空(000697.SZ)表示,C919适航证的取得会对公司起到积极作用。在具体参与情况方面,中航光电(002179.SZ)、航发控制(000738.SZ)、润贝航科(001316.SZ)、辉煌科技(002296.SZ)、通达股份(002560.SZ)、利君股份(002651.SZ)、四川九洲(000801.SZ)等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均表示为C919提供相关产品与技术。其中中航光电为C919提供产品主要包括连接器及设备架等;航发控制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唯一的机械液压关键执行机构供应商;润贝航科为C919项目提供航空原材料及航空化学品等产品;辉煌科技参股公司飞天联合是C919航空电子产品中机载娱乐系统的供应商;通达股份子公司成都航飞的航空零部件和工装应用于C919;利君股份全资子公司德坤航空加工业务中包含C919大飞机部分零部件加工;四川九洲承担了C919客舱广播内话子系统及飞行指挥车的研制任务。而西测测试(301306.SZ)、华力创通(300045.SZ)则表示为C919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其中,西测测试为C919提供了相关的测试服务;华力创通为C919的研制提供了仿真测试服务,针对客舱、动力燃油、信息系统、国产化显示系统等系统提供了系统验证环境。受国产大飞机C919获颁适航证在即的消息影响,9月来国产大飞机概念股普遍拉升。9月13日午后,大飞机概念股拉升上行,通达股份(002560.SZ)、润贝航科(001316.SZ)、立航科技(603261.SH)涨停,航亚科技(688510.SH)涨逾8%。9月14日,大飞机概念股盘中大幅走高,立航科技(603261.SH)、通达动力(002576.SZ)、润贝航科(001316.SZ)等个股封住涨停,中航沈飞(600760.SH)、中航西飞(000768.SZ)、航发动力(600893.SH)涨幅均超过2%。9月15日,大飞机概念股指数微跌,其中应流股份(603308.SH)与中简科技(300777.SZ)分别上涨1.01%与0.25%。大飞机有望拉动万亿元市场一直以来,飞机制造被誉为“现代工业上的皇冠”。国产大飞机制造不仅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大飞机效应”,也为我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据商飞官网介绍,C919采用主流客机制造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C919的机体结构主要包括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中后机身、后机身、外翼、垂尾、平尾、活动面等部段,由中国商飞公司自主设计,航空工业集团成飞、洪都、西飞、沈飞、哈飞、昌飞,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造,并由中国商飞公司负责总装。而零部件供应则采取全球招标的形式,通用、联合技术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等一批欧美顶级航空制造企业以及中航工业旗下很多专业制造公司,都是飞机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目前C919装备的是进口发动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SNECMA(赛峰集团)合资的CFM国际公司LEAP-X1C发动机作为C919大型客机唯一国外启动动力装置。多家券商研报表示,C919大飞机进入商业飞行阶段,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开始向高端制造奋进,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孕育的万亿空间或逐渐打开。中泰证券7月14日研报介绍,随着机电、航电系统相关设备、零件的国产化,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体系将会在培育起来的国际国内市场中,真正走向成熟。 中泰证券研报还指出,C919预计未来20年年均拉动超600亿元市场。假设未来C919国内市场占有率能够和波音、空客持平,即市占率达到三分之一,则未来20年C919每年销量约为104架。按照C919大飞机0.99亿美元(约为6.53亿人民币)的目录价,则C919平均年销售额约为678.9亿元,随着国内航空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飞机产业链带动制造业水平整体向高端化奋进,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会慢慢展现。围绕C919的下线商用及量产,大飞机产业链整体孕育亿万空间。年均市场空间679.1亿元,未来20年市场空间为1.36万亿元,这一市场空间未考虑航空制造业带动的高附加值。

    万亿大飞机市场即将“起飞”,多家上市公司预计

    科技
    分享到
  • 社论:避免科研失信需要主体自律和规则完善

    08:20 作者:zenhui

    日前,科技部会同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二十二部门对《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并将修订后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下称《规则》)正式印发,从而为各部门各地方调查处理科研失信行为提供了统一尺度,形成了更为细化、更具操作性的调查处理规则。 科研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最重要动力之一。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7956.3亿元,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但同时,在科研领域的失信情况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在科技部网站上已经通报了21批科研失信案例,涉及1422名责任人。国家为科研创新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这是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但如果不持续加强“田间管理”,就会造成“肥料流失”,也难免长出“杂草”。科研失信就是“杂草”。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这中间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科研失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避免长出“杂草”,首先要压实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主体责任。为什么会出现科研失信现象,关键是相关主管部门和科研主体事前审查不够、事中监管不够、事后处理不够。 上述《规则》明确,有关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对科研失信行为不得迁就包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扰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 包庇、阻挠、干扰这些用词反映出在科研失信上多方面负有责任,甚至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这个利益链条不切断,就很难真正避免科研失信现象的发生。当科研经费被视作“唐僧肉”的时候,责任并不完全在“小妖”身上。 其二是科研人员的充分自律。很难想象,一些科研人员如果在诚信方面存在缺失会能有什么样的科研成果。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年来,科研失信行为表现出更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如果这些科研人员将心思用在了套取科研经费方面,那他们就不配科研人员这个令人尊崇的称谓。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方面的制度建设,推进科研诚信立法,细化完善制度规范,其中就包含了对科研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即使是院士,如果在科研失信方面存在瑕疵也不能免责,即使他们过去有着很重要的贡献。 《规则》第29条规定:(如果存在科研失信问题)取消已获得的院士等高层次专家称号,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等学术工作机构的委员或成员资格;一定期限取消作为提名或推荐人、被提名或被推荐人、评审专家等资格。 上述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学术造假等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迁就、不包庇、不纵容,每一个科研失信人员都会被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对这些科研失信人来说,不单影响当下,更关系到未来。这就是从制度上增强惩戒威慑力的体现。 其三要不断针对新问题,出台新办法,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更加完善。 这次出台的《规则》就针对3年来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做出补充完善,增加了对买卖实验研究数据、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重复发表等7种科研失信行为的规定;对从事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的查处也做出规定,细化了违反科技伦理规范的行为认定。今后,在科研失信方面还会有新的情况出现,重要的是及时发现新情况,出台新措施。

    科技
    分享到
  • 美康生物两款检测试剂盒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08:20 作者:zenhui

    新京报讯 9月15日,美康生物发布公告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试剂盒(散射比浊法)分别取得了由国家药监局、浙江省药监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用于体外定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019-nCoV)疑似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 或鉴别诊断者的痰液、咽拭子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试剂盒(散射比浊法)用于人全血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浓度的体外定量测定。 美康生物表示,上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可满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检测的需求。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查询,截至目前,国内同行业已有约40个同类产品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上述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试剂盒(散射比浊法)注册证的取得丰富和延续了公司在生化产品线的品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将产生积极影响。 校对 卢茜

    科技
    分享到
  • 航天员如何选拔和训练?杨利伟为青少年上航天科

    08:20 作者:zenhui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能够在科技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载人航天和航天员的相关知识。”今天(9月15日),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来到中国科学馆,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航天主题科学课。 “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暨“科技馆里的科学课”2022年秋季学期活动启动仪式今天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活动中,杨利伟的到来,让在线上线下参加科学课的同学们兴奋不已。 杨利伟回溯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分享航天员的选拔、训练过程以及飞天旅途中的感受。他说,目前我国航天员已经选拔了三批,前两批都来自空军飞行员行列,第三批来自空军、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航天员选拔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驾驶员、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航天员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执行任务,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他为观众播放了航天员训练的画面,并表示航天员首先要进行各种理论的学习,掌握大量知识,这个过程历时一年。接下来,航天员还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特殊环境训练和任务训练。 他举例说,航天器进入太空和从太空返回时,航天员要承受强大的过载。地面训练时通过大型离心机旋转,用离心力模拟过载。“航天员日常训练要承受8个G的过载,通俗地说,相当于8倍的自身体重压在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航天员的脸会变形,眼泪会不由自主往下流。” 杨利伟正在回答小朋友的提问。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当天,听课的同学也向杨利伟踊跃提问。有同学想了解,载人航天工程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杨利伟举例说,航天员穿着航天服去卫生间不方便,所以现在婴幼儿使用的尿不湿,最初其实就是给航天员研制的。目前,很多技术也源自航天科技发展,未来空间站将开展大量实验,其成果转化成民用技术时,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线上小朋友也提问道,有哪些食品在太空中不能吃?杨利伟说,大部分食品是可以(在太空中)食用的,但根据任务不同,确实有一些食物不能吃,比如马上出舱作业时,要求出舱前不能吃产气的食品,比如豆子等。 本次活动是本学期“科技馆里的科学课”院士科学人文课首场活动。中国科技馆表示,将持续深耕青少年科普教育,与更多的科学家、科技教师一起,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航天员如何选拔和训练?杨利伟为青少年上航天科

    科技
    分享到
  • 环境部长提到的“尖齿卫矛”是什么植物,消失百

    08:20 作者:zenhui

    9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十年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的十年。过去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彩鹮再次出现,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种群在不断扩大,“失踪”百年的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也再次被发现,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黄润秋提到的尖齿卫矛是种什么植物?为何“失踪”百年能再次出现?对此,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文称,尖齿卫矛是四川特有的植物。1908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四川西部曾采集到3份处于果期的尖齿卫矛标本,此后110多年间,再无人发现该物种。2021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考人员胡君带队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专题“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川西片区考察任务时,在贡嘎山东南坡一条峡谷悬崖上发现约15株疑似尖齿卫矛的种群。经过最终确认,认定所发现植物为尖齿卫矛。 尖齿卫矛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它的重现让我们得以首次描述和阐明了尖齿卫矛的花部特征,填补修正了多项错误的形态特征记载属性信息。”胡君表示,尖齿卫矛分布区和种群量都非常少,主要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对光照、湿度环境比较敏感,人为干扰可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因为交通更加便捷,基础考察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四川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上更为细致,进而发现了很多新物种和濒危物种。再次发现尖齿卫矛的野生种群活体,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研究材料,就有希望通过引种、栽培,来更好地保护它,让它不再“消失”。四川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我国及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全省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高等动物1300余种。尖齿卫矛的再现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一个例证。据四川省环科院生态所所长谢强介绍,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四川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30个,总面积12.03万平方公里;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1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45%;明确了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这些区域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此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20年)》,目前,全省95%以上的物种资源通过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生态保护红线获得了保护。

    环境部长提到的“尖齿卫矛”是什么植物,消失百

    科技
    分享到
  • 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珍贵航天器实物亮相北京主

    08:20 作者:zenhui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9月15日,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其中,北京主场活动由中国科技馆区活动和北京科学中心区活动组成。在北京科学中心,一批珍贵的航天器实物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中国科技馆区活动包括“喜迎党的二十大,奋楫扬帆新征程”“科普托起强国梦,十年砥砺铸辉煌”“新时代科普实践,创新赋能书华章”“科普事业新发展,赓续奋斗向未来”四大部分,通过互动展品、实物模型、多媒体、图文展板等形式,展现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 北京科学中心区活动突出以青少年科技教育为主线,聚焦科学家精神、科幻教育、科学实践、科技创新、科学文化等五个方面,举办科普活动、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社会公众带来一场科普盛宴。 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一位女士在返回舱降落伞前留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观众体验穿着航天服操作仪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展出的航天服。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展出的航天服。因头盔巨大,航天员无法低头看到胸前的按钮,为了方便从镜子里观看操作,部分操作按钮的字是反的。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记者在北京科学中心看到,“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以“跟随中国航天的脚步一起去探寻星辰大海”为主线,集中呈现我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首次面向全国公众展出,返回舱降落伞、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残骸等一批珍贵的航天器实物同时亮相。展览配合VR(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 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国之重器“深海一号”VR体验展。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全国科普日线上活动平台也将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各领域的科普活动,通过现场直播、云游场馆、知识竞赛、科普课堂等多种形式,呈现各类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科普体验。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中国科协已连续18年成功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各地各部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约32.2万场次。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珍贵航天器实物亮相北京主

    科技
    分享到
  • 获盖茨点赞的中国水稻品种,是怎么样的存在?

    08:20 作者:zenhui

    “一些中国的水稻品种已成功纳入了西非农业体系,使每公顷产量提升超过30%。”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日前在采访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受到盖茨赞扬的这些中国水稻品种,统称为“绿色超级稻”,这一概念最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2004年提出,具有“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特点。 自从2008年起,在中国政府和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科学家开始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经过了10多年的培育,现在“绿色超级稻”已经在西非国家进行种植和推广。 参与培育“绿色超级稻”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向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项目的目标是利用中国水稻研究和种植方面积累的经验,帮助非洲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支持商业化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保障长期的粮食安全和自给自足。 非洲粮食自给自足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也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全国约90%的人口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活动,是非洲农业大国,但即便如此,全国每年约50%的大米需要靠进口得到满足。 尤其是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极端天气及发达经济体调整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许多非洲国家陷入“买不起粮”、“无粮可买”的双重困境,非洲贫困人口及弱势人群的生计受到巨大打击。 比尔·盖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在卫生和农业领域都拥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有帮助。” 中国在水稻培育和推广方面的经验尤其丰富,对非洲中小农户提高产量,摆脱贫困更具参考示范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在“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育种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盖茨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副主任朱庆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希望用好的品种提升非洲国家的粮食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最终达到主粮作物能够自给自足。 中国稻落地非洲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广泛被人们认可的主食。在绿色超级稻走出国门之前,各国也有自己的水稻品种,但是普遍存在品种不优质、产量偏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偏弱等问题。 在2022年尼日利亚旱季的示范种植中,两种绿色超级稻都获得了大丰收。徐建龙介绍道,对比当地主要栽培的品种,其中一个常规品种增产30%,另外一个杂交品种增产50%。能取得这一成绩让他十分欣喜,他感叹道,其实平时在育种上要增产5%都很困难。 这一成绩归功于中国和非洲育种专家的通力合作,利用双方的水稻资源,进行联合育种,通过本地化筛选,找到了具有适应非洲生态环境的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选育出高产、高品质的抗逆品种。 徐建龙解释道,非洲国家的种植条件比较复杂,需要干旱耐高温,耐淹,还有盐碱都很多,对稻种进行改良,提高育种能力,同时增强品种抵御不良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尼日利亚为例,稻田主要靠雨水灌溉,但极端天气导致的洪水增多对于种子的抗涝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水稻基因约有4万个,是人体基因数量的1.7倍,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还需要设备,专业人员和巨额资金支持。 不过徐建龙也坦言道,绿色超级稻的育种和推广在中国很成功,在东南亚国家也比较成功,但是现在在非洲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将分散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观摩和培训。 他说:“绿色超级稻惠及非洲小农户的增产增效还有最后一公里要走,虽然有品种,但走不到农民地里去,这是接下去要做的工作。”

    获盖茨点赞的中国水稻品种,是怎么样的存在?

    科技
    分享到
  • “云”享指尖科普,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上线

    08:20 作者:zenhui

    9月15日至30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暨第十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拉开帷幕。作为本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的三大板块之一,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于9月15日在“蝌蚪五线谱”网站上线,在“北京科协”公众号设立入口(关注“北京科协”微信公众号,发送“云端嘉年华”即可获取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链接,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网站),并充分联动社会媒体渠道搭建数字科普活动汇聚展示平台。届时,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云”享24小时不落幕的北京科学嘉年华,畅游科技馆之城。 据了解,第十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主要由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首都科普联合行动、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三大板块组成。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重点展现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首都科普联合行动优质内容,开展走进千馆扫码打卡活动。 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共设置五大栏目,通过图文、虚拟展厅、直播、短视频、VLOG等新媒体手段,与公众进行网上互动,打造“全网科学嘉年华”。公众可“云游”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线上参与“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光年深处”主题展、展厅实践活动、京津冀青少年科技创作作品展、科技电影展映等活动;网络浏览“首都科普联合行动”,纵览委办局系统科普联合行动、全国科普日区域科普联合行动、科协系统科普联合行动、“科技馆之城”科普联合行动、京津冀科协联合行动等五大联合行动,尽享全视角、常态化网络科普;在线畅游“科技馆之城”,参与“走进千馆扫码打卡”活动,开启云上科普之旅、体验前沿科技,还可化身探馆大V,通过扫码打卡累积一定次数,在线赢取“科技馆之城护照”,抽取盲盒奖品。 同时,为让“云逛馆”的过程更加顺畅,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还推出了三位卡通形象主人公“奇奇”“探探”和小机器人“答案”,他们将带领大家体验“好奇探索奇妙科学游”,并以漫画的形式推荐5条科技馆亲子游览线路全攻略。 此外,以定制型方式上线的“云课堂”,将把优质科普活动、展教资源送到学生家中、送到校内。科学“答人”网络竞赛,则为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提供了趣味答题机会。 以“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为契机,北京市科协将打造全视角、广覆盖、常态化的数字科普活动汇聚展示互动平台,届时,将与各大主流新媒体平台及抖音、B站、微博、知乎等传播渠道实现联动,依托“北京科协”融媒体主平台实现全面实时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浓厚氛围。 更多有趣活动,尽在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还等什么?动动手指,开启你的“云”享北京科学嘉年华之旅吧。北京科学嘉年华(云端)链接:https://c.kedo.net.cn/ 编辑 孙琳智

    “云”享指尖科普,北京云端科学嘉年华上线

    科技
    分享到
  • 美国将投资20亿美元扶持本土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

    08:20 作者:zenhui

    ·分析机构大多认为,这项行政命令的影响较芯片法案要小,美国政府不太可能直接限制本国药企使用中国CRO及CDMO产品,对相关企业的中期影响有限。当地时间9月14日上午,美国白宫举办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峰会,正式公布20亿美元的“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细节。两天前,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启动该计划,以加强国内生物制造的供应链,确保美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领先。此举系进一步落实拜登五周前签署推行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 在9月13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1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以降低美国对国外的依赖,确保美国能够把所有发明创造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以回应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经济全球化是客观事实,也是历史潮流,希望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要人为地阻碍全球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 同日,港股、A股生物医药外包概念股集体受重挫大跌。但分析机构大多认为,这项行政命令的影响较芯片法案要小,美国政府不太可能直接限制本国药企使用中国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及CDMO((医药领域定制研发生产)产品,对相关企业的中期影响有限。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 美国国防部是该计划的最大“金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峰会上发言称,未来5年国防部将投资近 15亿美元来扩大美国的生物工业制造基础设施,加强这些设施的生物安全和网络安全,并利用生物技术来支持本土供应链。这些投资将激励生物技术创新,生产对商业和国防供应链都很重要的关键化学品,如润滑油、能源、燃料等。 她举例称,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研究将一种基于藻类的物质喷洒在一块泥土上,使它在几分钟内长成一个足以安全起飞和降落直升机的着陆垫。这将帮助分布式部队在太平洋或其他严峻环境的偏远岛屿上开展行动。此外,生物制造还可以用来补给和增援,或者制造更小、更轻、更高效、更便宜的先进传感器。 白宫公告显示,美国卫生部计划投资4000万美元,用于扩大生物制造在活性药物成分、抗生素和生产药物和应对流行病所需的关键材料方面的作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加速药物伙伴关系定制基因治疗联盟”将支持多达六项新的临床试验,每项试验都针对不同的罕见疾病,以简化制造和监管框架。美国国防部发起的先进再生制造研究中心(BioFabUSA)正在建立生产基地,供美国创新者使用,生产临床前和早期临床产品,这会是美国首个将工程、自动化和计算与生物学相结合的设施。 在美国商务部的领导下,美国国家生物制药创新研究所(NIIMBL)将启动一项生物制造计划,与200个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开发成熟的生物制造技术,以改善患者获得基因疗法的机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还将额外投资 1400 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研究项目,为美国生物经济开发测量技术、标准和数据,以促进工程生物学能力的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工艺和技术,并帮助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生物数据。 美国政府希望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潜力,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除了医疗保健领域,生物技术还可以替代石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塑料、燃料和材料等制造。美国能源部将提供1亿美元用于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的研发,包括改进生物基塑料生产和回收利用。它还增加6000万美元,以降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规模化的风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农业部管理的2.5亿美元增款计划,支持可持续的美国化肥生产,供应给美国农民。 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还将扩大所有美国人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机会,重点是促进种族和性别平等,并支持服务欠缺社区的人才发展。 根据总统行政命令要求,所有相关部门负责人需在180天内,提交各自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策略报告。 “芯片法案”提供520亿美元用于补贴美国的半导体生产、新芯片工厂的建设和研发。美国生物经济价值超过9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5%,是半导体行业的5倍,此前美国生物技术界人士普遍关注,国家对生物技术和制造的投资是否可能更高。 不过,美国高级官员在吹风会上解释,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补贴水平更为特殊,美国公司在美国制造有20%-30%的成本差异,这跟生物技术和制造领域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用比例眼光看待投资金额的数字。

    美国将投资20亿美元扶持本土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

    科技
    分享到
  • 六角萌宠登上《科学》封面,广东专家用它找到脑

    08:20 作者:zenhui

    通过模拟人类患病的环境、有毒害物质侵袭甚至饮食结构、行为模式,或直接用技术敲掉模式生物的单个基因,耐心观察。模式生物可以代替人类生病、试药、探索先进的医学理论。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费继锋教授团队联合华大生命科学院研究院、武汉大学等多个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利用时空转录组技术解析蝾螈大脑再生的关键干细胞亚型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启动蝾螈大脑再生的重要“开关”,并有望破解再生修复人类神经系统的奥秘,为治疗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脑外伤提供最有效的临床方案。 破解神经系统再生难题 科学家在蝾螈身上找到了钥匙 费继锋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人类的大脑是人体中最为复杂的器官,不论是脑损伤(外伤、缺血、窒息因素导致的脑细胞凋亡)还是脑退行性病变(衰老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时至今日依然是不可逆转的医学难题。 现阶段,医学界利用大鼠、灵长类动物构建的脑损伤模型,大多停留在药物试验阶段。生物本身的脑损伤不会自行修复,实验室也仅仅是在反复地使用药物、医学技术来观察这些治疗方案对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这个萌萌的生物,有这超强的再生能力。 “而蝾螈是目前已知的四足脊椎动物再生的冠军,我们利用蝾螈可近乎完美修复受损大脑的这一特点。找到了启动大脑再生修复的‘种子’细胞,并且绘制了大脑再生过程的蓝图。”费继锋透露,研究团队首先在外形独特、可爱,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的墨西哥钝口螈(也叫六角恐龙)的头部凿开一个孔洞,并取出一部分蝾螈的脑组织。随后利用有着“超广角百亿像素生命照相机”的时空组学技术对蝾螈进行深度观察,在两年半的反复试验、观察过程中,研究团队首先观察到了蝾螈在大脑受损两天就出现了大脑再生的关键干细胞亚型,并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内,这些干细胞会完成这一受损大脑的自我修复过程。同时,团队还发现了介导蝾螈大脑损伤后再生的关键“种子”细胞”以及机制。 研究团队观察到的蝾螈大脑再生过程。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描绘了此类干细胞亚群重构损伤神经元的过程,并发现脑再生与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认知脑结构和发育过程提供助力,为神经系统的再生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蝾螈强大的再生能力 为大脑再生提供了思路 费继锋表示,在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量生物体具有较强的自我再生能力。比如造血系统,每天就会再生大量的血红细胞帮助携带氧气、养分,再比如人类的肝脏、皮肤,在受到一定创伤后,也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其他生物如涡虫、蚯蚓、壁虎等,同样具有再生能力。壁虎能够断尾再生,涡虫被剁碎成了200份,能再生成200个独立个体。 蝾螈再生过程。 但是如果人类不幸断肢,伤口会慢慢愈合却不会长出新的肢体。如果器官发生病变或损伤,则需要依赖器官移植进行治疗。神奇的是,墨西哥钝口螈不仅能够再生四肢、尾巴、眼睛、皮肤以及肝脏等器官,甚至还可以再生大脑,也因此被科学家们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来研究再生的相关难题。 在物种进化上的位置越低,其再生能力就越强。涡虫、蚯蚓这样的低阶进化物种,其再生能力可能不足以供人类借鉴。但同样作为脊椎动物的蝾螈,其活跃基因与人类一样约为2-3万个,其有65%-70%的基因与人类契合。蝾螈的强大再生能力,更值得基础医学领域去深入研究。 费继锋教授团队正在观察蝾螈。 费继锋教授表示,本研究首先鉴定了在蝾螈大脑损伤后,参与再生的关键的“种子”细胞:一类不同于大脑成体神经干细胞,但与发育早期干细胞状态非常相似的亚群。进一步通过比较脑再生以及发育过程中的干细胞分化路径以及相应的分子调控网络,发现再生过程实际上是脑发育的重现。即蝾螈在大脑再生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脑神经干细胞的返老还童,进一步通过与胚胎时期大脑发育相似的细胞及分子机制修复再生损伤的大脑。未来的研究工作将基于此研究的成果,继续探寻启动人类大脑再生的关键开关,以期实现人类脑损伤后原位再生。 深入研究蝾螈再生机制,还有望解决一系列医学难题。据悉,蝾螈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将成为现代医学领域解决衰老问题的一个思路。“我们已知蝾螈有着强大的再生能力,而再生出来的细胞、组织又都是年轻的有活力的细胞。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套诱导细胞剥除的体系,让蝾螈时不时替换自身10%的陈旧细胞、组织,再生出新的细胞。那其身上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鲜、活力状态的话,势必就克服了衰老带来的细胞凋亡甚至死亡问题。” 说说小众模式生物-蝾螈 此次费继锋教授研究的模式生物墨西哥钝口螈(因它们仅在墨西哥中部的霍奇米尔科湖和泽尔高湖这两个湖泊之中有所分布)、大钝口螈。在萌宠界还有一个别称——“六角恐龙”。它们是蝾螈科中唯一幼体性成熟的两栖类动物。啥意思呢?就是其一直保持幼态,具备极强的再生能力。保持幼体性成熟的钝口螈一般可活10~15年,多的能到25年。其幼体一生都在水中生活,且在水中进行产卵。它们还有一个特征—体色多变: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三十来种颜色的钝口螈,最常见的大体是普通体色、黑眼白化种、白眼白化种、白眼金黄体色和全黑体色等五种。 萌萌的蝾螈,还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模式生物,它能代替人类生病,为人类的健康找药、找医疗方案。 费继锋教授结合蝾螈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优势,集中攻关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修复机制研究。 钝口螈拥有类似于蕨类植物的不封闭腮结构,这与鱼类、蝌蚪倒是很相似。但与众不同的是,钝口螈头部两侧常分布着三根腮,通常呈红色,却也会随着食物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它们会利用皮肤来帮助呼吸,继而再将吸入的空气转入肺部。 费继锋教授和墨西哥钝口螈已有20多年的缘分了,早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与国际顶尖组织器官再生领域科学家 Elly Tanaka教授(之后是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课题组,在一起每周一次开展联合课题讨论会。从接触之初就被这个可爱的小动物的神奇能力深深吸引,在之后长期联合组会讨论中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愈发好奇为何蝾螈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强大组织器官再生能力?在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费继锋决定加入Tanaka课题组,研究方向从利用哺乳动物大脑发育转至利用两栖动物探索大脑再生机制。从大脑发育(初建)以及再生(重建)两个角度,去挖掘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为何不能再生修复损伤的大脑。 费继锋教授。 墨西哥钝口螈是一个小众化的模式生物,利用其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组在全球范围内不超过一百家。与医学领域常用的小鼠比较,存在遗传工具及资源匮乏的情况,严重限制了对于再生机制的深入剖析。在博士后期间,在蝾螈中首次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一系列目标基因遗传操作以及目标细胞类型遗传示踪模型。 归国后,费继锋教授在国内建立了世界领先的以墨西哥钝口螈为模型研究组织器官损伤再生的独特实验平台。近年来,与Tanaka教授等多个研究团队合作,解析了墨西哥钝口螈全基因组,是目前人类所测序的最大动物基因组之一。目前,实验室主要利用所构建的一系列技术体系,结合蝾螈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优势,集中攻关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修复机制研究,将研究成果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希望早日能够开发出改善人类大脑再生的有效药物。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六角萌宠登上《科学》封面,广东专家用它找到脑

    科技
    分享到
  • 我的科学观|郁金泰:“临床需求”为基,“科学

    08:20 作者:zenhui

    ·正确的科学观是一种成功的态度、方法以及思维形式,带动社会进步,助力人生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致力于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专业领域的防诊治研究是我的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郁金泰。 科学研究是工具,以解决问题,服务社会为核心宗旨。从2007年开始,我就开始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进行研究,这一扎就是15年。最初,阿尔茨海默病在国内很少有神经科医生从事这方面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但在当时的欧美国家,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控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问题。我当时考虑,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和人均寿命延长,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会越来越严峻,且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控将来势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当大家还没有关注这个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的领域时,我就已经下定决心把阿尔茨海默病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认知障碍及精神行为问题为表现,最终导致社会及生活功能丧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造成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沉重的负担,也给国家“健康老龄化”战略带来一系列挑战。2020年中国认知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有1507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近千万。2015年中国社会痴呆成本已超1万亿元人民币,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翻倍。所有慢病的防控,预防尤其重要,我们传统医学也强调“治未病”。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中强调,把传统的“以治病为中心”理念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然而,在传统观念里,大家普遍都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预防的。但我始终坚定地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脑血管、肿瘤等常见慢病一样,都是可防可控的。我们团队因此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科学研究”,希望可以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早防方面有所突破,为缓解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经济及社会负担做出努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不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度大,我们基于临床优势,组建临床研究团队,牵头建立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和生活方式(CABLE)临床资料及生物样本的大规模临床研究队列,不惧繁琐,系统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及生物样本采集、管理及检测,发现可以用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进展预测的新生物标志物。为了转变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症不能预防的传统观念,我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阿尔茨海默病可调控危险因素探究的研究,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确立了睡眠时长、轻微抑郁、血压特征、血糖水平、运动、光照时长、体重指数、空气污染、白内障等AD新环境因素及其最佳干预参数。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与睡眠时间过长/过短+低运动量+长时间久坐的人相比,每晚7小时睡眠+中高强度运动量(相当于每周步行超过120分钟,或中度运动超过100分钟,或剧烈运动超过50分钟)+短时间久坐(4小时以内)是最优推荐组合,其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了41%。既然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慢病一样存在许多可调危险因素,那么如何通过调控可调控危险因素去预防呢?我们又进一步与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合作,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参考国际公认的GRADE标准制定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制定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循证预防方案,最终形成了21条预防建议,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实,作为临床研究者,负担的是临床和科研双份任务。正是受益于团体正确的科学观价值导向,团队成员才能始终前行。在我们医学研究领域,我经常思考,我们科研工作的“终点”是什么?是指导临床。自投身于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科研工作,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科研发现对该领域的推动和社会效益,这也是鼓舞我和团队奋起向前的动力。科学观不是简单几句文字可以输出总结的,我们,也还在持续探索。只要决定了,大刀阔斧向前去,勤思善钻,脚踏实地,敢于挑战。希望每一位科研前行者都能早日实现人生理想,科研路上繁花盛开。(作者郁金泰,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我的科学观|郁金泰:“临床需求”为基,“科学

    科技
    分享到
  • “海丝二号”卫星完成在轨测试,为什么要用卫星

    08:04 作者:zenhui

    最近,名为“海丝二号”的卫星宣布完成了在轨测试,而且已经拍摄了2.6万多张图片。 “海丝二号”海小卫星太空作业模拟动画(来源: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东南网)) 既然有“二号”,那就有一号。2020年12月“海丝一号”卫星升空,2021年6月“海丝二号”卫星升空。按照航天的惯例,它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在轨测试,才算是正式“上工”。现在,它们一起构成“海丝”星座,闪耀于太空。 翱翔于太空的“海丝二号”卫星拍到的2.6万多张图片,都是拍的什么呢?是星空和宇宙吗?恰恰相反,它瞄准的是咱们生活的地球,并且是专注于海洋的,无愧于它名字当中的“海”字。 “海丝二号”卫星有许多创新之处,不过并非独一无二,其实以往全世界已经发射过许多“海洋卫星”。海洋卫星是一类遥感卫星,主要采用光学的方法,远距离实施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观测。我国早在2002年就发射了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 卫星距离地表很远,不可能比靠近了看得更真切,为什么要从太空中用卫星看海洋呢? 海洋卫星覆盖范围大,特别是要覆盖地球半球乃至全球 海洋非常广阔,占地球表面约70%,并且其海面、海浪等要素的变化也相当迅速,作为高飞在宇宙中的卫星,可以想见,海洋卫星的探测能覆盖庞大的海面区域,特别是对地球半球乃至全球探测能力,不仅能够探测尽可能大范围内的海洋信息,还能用来研究大气环流、厄尔尼诺现象等大尺度现象。 2015年12月太平洋海面温度随地理经度的大范围变化(图片来源:https://www.nnvl.noaa.gov/StoryMaps/DITC/ENSO/ElNino_TeachersGuide.pdf) “海丝二号”卫星飞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这也是遥感类卫星经常选取的一类轨道。卫星绕着地球转,怎么跟太阳同步呢?利用轨道进动效应,太阳同步轨道选择了略微大于90°的轨道倾角,根据计算,进动的速度大约为1°,正好使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也就是说,卫星的轨道平面也在进行一年360°的旋转,正好总是垂直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那么在地球周围转圈的卫星就不会被地球挡住,可以充分照射太阳光,也就实现了“太阳同步”。因此,太阳同步轨道所“同步”的,其实是地球的公转。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最大化利用太阳能发电,二是卫星每次飞越某地上空时,太阳都是从同一角度照射该地,通过对比拍摄的照片,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海洋卫星选择这类轨道,对海洋图像信息的获取和比较非常有利。 从太空中看,太阳同步轨道是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年)。 海洋卫星要能进行全天候全天时探测,地面覆盖周期要短 首先海洋日日夜夜、年年岁岁都在变化,对海洋特征的探测不是一朝一夕,海洋卫星可以尽量不受天气制约的进行观测,并且是长年累月的观测。另外海洋上的动力学过程,诸如海面的风、浪、潮汐、浮冰等,它们随时间变化很快,所以要求持续观测并且绕地球飞行的周期短,尽可能早点转回来继续观测现象的变化。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利用中法海洋卫星观测台风“库奇马”(图片来源:http://www.nssc.ac.cn/xwdt2015/xwsd2015/202002/W020200226362286947032.jpg) 我们刚才说到“海丝二号”卫星飞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这类轨道的高度一般在500-700千米左右,大多数卫星只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绕地球一圈。虽然卫星转一圈时已经不在原先的海域上空,但海洋上的许多现象扩张范围极大,再加上卫星拍摄的区域也有一定的宽度,再与其他卫星结合,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海洋卫星除了定性探测,还要尽量提高定量探测精度 对于一些水平变化尺度大的海洋现象,或许定性探测就能满足,但大部分海洋探测还是尽量要求定量探测,比如我们大范围探测海平面的高度,目前卫星探测相对精度可达1~3cm,这有这样尽可能精细的探测,才能从中研究出尽可能的科学信息。其他海洋信息也是如此。目前海洋卫星探测的精度虽然有限,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例如,“海丝二号”卫星是以近海及内陆水体的生态环境为观测目标的微纳光学遥感卫星,主载荷为一台多光谱相机,配置8个水色专用可见/近红外多光谱波段(中心波长450/490/570/625/680/710/745/865纳米),星下点地面像元分辨率20米,大大优于传统卫星的1千米分辨率,特别是选取的这些波段利于近海及内陆水体观测,尤其是更好的呈现赤潮或溢油斑块。8个波段信噪比都大于270,也大大优于其他多光谱小卫星,有利于生成更高质量的水质定量产品。 相比一般卫星,海洋卫星的轨道定位精度要求较高 海洋卫星对定量探测的探测精度有要求,自然对其卫星轨道径向高度测定精度要求也十分高,这样才能尽可能准确的进行数学解算。海洋卫星与通常测定轨精度相比可能要高出几个量级。目前采取星上GPS定位、地面全球激光测距和无线电全球测距网等多项措施来实现。 海洋风场的实时监测(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微信小程序) 正是这些特点以及对应的要求,让海洋卫星与地球上的海洋调查相比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卫星广阔的覆盖能力,不受地理位置、天气和人为条件的限制,可以触及地面难以直接抵达的区域,比如偏远地区或危险地区,或者涉及政治敏感的海区;它“站得高看得远”,能够直接提供大面积的海面图像,有利于大面积绘图和监测;它不断绕地球飞行,能周期性地监视海洋特征的随时间的长期或短期变化,诸如环流、海面温度场、鱼群迁移、污染物扩散等。 “海丝二号”能实现哪些对海洋高精度的监测? 具体到“海丝二号”卫星,它选择的8个信道,对海洋高精度的监测,到底都能做点什么呢? 例如,“海丝二号”卫星的观测图片中可以获知水体上层的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悬浮泥沙、透明度等水体基础参数,辨识大型藻类及浮游植物的类别; 又如,“海丝二号”卫星能对清澈的浅海进行水深测量和底质分类,实现对特定水域的地形监测; 再者,“海丝二号”卫星能够对近海港湾、河口及内陆湖库、河流等进行细化的水质检测,例如监测赤潮、溢油事件,助力防灾减灾等; “海丝二号”号卫星还有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碳排放和碳中和。“海丝二号”号卫星可以帮助水体-大气之间二氧化碳通量及其他碳循环参量的估算,提升中国近海碳通量的定量准确性。 这些工作如果测量人员乘船去现场考察,花费的力气要大很多,交给卫星是非常有利的。 海丝二号小卫星Logo / 设计师:蔡尊皇(图片来源:东南网) 研发了“海丝一号”和“海丝二号”的厦门大学与其合作伙伴,未来计划发射多颗轻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和多光谱水色小卫星,在太空中构成“海丝星座”,全面组网运行,以高时间分辨率全面覆盖海岸带以及大型湖库和流域,有如在地球上空布下一面“天网”,让人类更好、更快地了解江河湖海每一个角落正在发生的变化。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铮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海丝二号”卫星完成在轨测试,为什么要用卫星

    科技
    分享到
  • 这种生物长得越大,人类的处境就越危险

    08:04 作者:zenhui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球科学 ,作者环球科学 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Wikimedia Commons 由于人类活动,这种通常认为有益的真菌已经变成了死亡的信使。 撰文 | Katherine J. Wu 翻译 | 张成涛 审校 | clefable、栗子 在全世界森林肥沃的土壤深处,有一类营寄生生活的真菌——蜜环菌(Armillaria)。它会寄生在虚弱的树上,先吸干受害者的营养,再以它们的尸体为食,很多果树园和葡萄园已经沦陷。园丁、农夫和护林人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对抗这种不怕农药的灾星。虽然,这种真菌的大部分生物量都在地下,但任何一个看过那种灰色凋萎林地的人,都能见识到它的破坏力:这些枯树都是它杀死的寄主。 蜜环菌也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展现了生命能采取的一种极端形式。数千年前,蜜环菌属的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把它的一个孢子播种到了如今的俄勒冈地区,随后开始不停生长。“它生长得非常非常成功。”新墨西哥州大学的真菌学家Adriana Romero Olivares说,“它长到了非常非常之大。”现在,这个真菌个体已经占据了约2400英亩土地(约970万平方米),因此也获得了“巨型真菌”(Humongous Fungus)的绰号。它是这个星球上已知最大的有机体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陆地上最大的有机体。 这样说来,蜜环菌并不像个制造不安定因素的“微生物”。不过,这巨型真菌也的确好斗、灵活且不屈不挠,它一直生存着,而且可能还在继续扩大自己的生存范围。“只要有树,它就能茁壮成长。”美国林务局(U.S. Forest Service)的植物病理学家Mee-Sook Kim说,“理论上讲,它拥有无穷的生长潜力。”在竞争“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体”这个头衔时,巨型真菌主要有两个对手。而最终胜出的可能会是巨型真菌,不仅是因为它对环境的耐受力,还因为它拥有从其他生物的死亡中获益的强大能力。 界定世界上最大有机体的标准并不完全科学。“我们也不会花太多时间来精确衡量‘最大’,并借此赢得什么比赛。”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生态学家Paul Rogers说。目前普遍认为有三个大型生物在争夺第一名的位置,除了俄勒冈州马卢尔国家森林公园的巨型真菌,还有犹他州中部巨大的颤杨林“潘多”,以及在澳大利亚西海岸附近的鲨鱼湾发现的海神草。 “潘多”是由一株雄性颤杨无性繁殖出的一整片树林,根系相互连接,且拥有相同DNA|Wikimedia Commons 这三个生物都非常庞大,占据宽广的土地且重达数千吨。它们的基因都是整体一致的,被认为是由单个生命体发展起来的。鲨鱼湾的澳大利亚海神草覆盖了49000英亩(约198平方千米)的海床,比巨型真菌占据的面积要大。虽然,巨型真菌比106英亩(约0.4平方千米)的雄性颤杨克隆体“潘多”覆盖的区域更大,但是“潘多”重约6500吨,它的干重可能会比多水的蜜环菌更重。(公平地说,想估算出真菌和海草的质量也很困难。)不过即便如此,巨型真菌在这三者当中,仍然有不少值得夸耀的地方。 如果说蜜环菌有什么主场优势,那就是它生长在地下。这种真菌有黑色、粘稠的根状菌索(一种菌丝组织体),像根一样可以在土壤中蜿蜒数米远,寻找脆弱的树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真菌学家Jim Anderson说,蜜环菌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宿主(任何树木或木本植物),就会渗透到它们的根系,然后在树皮下散开形成毡状的白色细丝。而这些细丝会释放酶,把组织变成糊状物。美国犹他大学的工程师Debora Lyn Porter说,这种真菌十分强韧,可以毫不费力地“直接穿过”树木的最外层屏障,包括树皮,“它超级超级强。” 蜜环菌并不是唯一具有根状菌索的真菌。但蜜环菌“尤其坚韧”,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真菌学家Laura Bogar说。它可以靠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武装自己,能抵御大部分杀真菌剂——“基本可以把这些东西当早餐吃,”Anderson说。Porter甚至试过将蜜环菌的根状菌索煮沸或者浸泡在酸中,但几乎没有伤害到它。如果没找到活的树木,这些结构可以在土壤中休眠几十年,等着捕捉下一棵树。当被问到怎样做才能清除植物上的蜜环菌时,Anderson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是:我们能做的不多。 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这一切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蜜环菌可以达到如此大的尺寸。俄勒冈州的蜜环菌是有记录的最大个体,但记录也显示还有多个巨大的蜜环菌,其中一个生活在密歇根州上半岛,Anderson研究它已经有几年了。或许有更多这样的蜜环菌潜伏在地下没被发现。 如果说,俄勒冈的蜜环菌在同类之中并不算奇怪的个体,那另外两位选手,颤杨林“潘多”和澳大利亚海神草,与它们的同类相比可能显得更奇怪。在杨树中,也存在其他通过无性繁殖连成一片树林的个体——它们有着怪异的水平根,从中会长出自己的茎——但几乎都无法达到和“潘多”差不多的质量。“潘多”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基因:它多携带了一份基因组,这能促使它更快速地生长。另外,运气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数千年前,一粒杨树的种子很有可能恰好落在一片非常稳定的土地上,从未遇到过任何阻碍生长的情况。至于澳大利亚海神草,它之所以如此独特,也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家Elizabeth Sinclair说。她帮助揭示了这种植物的基因组组成,发现它是两个物种的杂交后代,包含两倍的遗传信息。它很可能是不育的,因此通过反复克隆来扩张自己。 对“潘多”或澳大利亚海神草来说,一起反常的事件就可能轻易地将它们破坏,并踢出最大生物的比赛。而蜜环菌属的生物只需要保持原有的扩张风格,就能继续留在赛场上。在这快速变化的地球上,蜜环菌很可能有能力承受一些坎坷,比如干旱、野火、风暴、气温升高,以及许多可能导致森林不宜居的人类活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Remero Olivares说,蜜环菌“可能活得比许多东西都长久,包括我们人类,也包括许多它喜欢的植物。” 蜜环菌并不是一个反派,而是一个分解者,可以清除掉那些不适应环境的树木,并把它们的养分送回土壤,发挥“相当有益的作用”,美国林务局的Kim说。这类“反英雄”式的角色,在不断地重塑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并维护森林的健康。 但是,蜜环菌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类的冷酷。遇到脆弱的树木,蜜环菌能轻易吃掉它们。当气温持续上升,当干旱肆虐森林,当入侵的昆虫啃咬树木,当人类选择性砍伐、摧毁植物的多样性,当人们抑制了林火而让可燃的树木能生得更密集……“这些都会为蜜环菌的生长,提供更多的食物和养料。”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火灾生态学家、微生物学家和森林生态学家Ariel Cowan说。 Cowan说,巨型真菌达到如今的规模,其实只是个“症状”,而这症状背后有个更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在于人类。例如,倘若人类能允许更多的自然火灾发生,让森林变得不那么密集,这类真菌可能仍然存在在那里,但会更小,更不容易引起麻烦——它会成为一个被动的回收者,而不是死亡的信使。“它利用了我们破坏生态系统的事实,”Romero Olivares说。我们对待树木的方式越糟糕,蜜环菌就会变得越大。 被蜜环菌利用的漏洞,也正在危及其他巨型生物。在犹他州,人类赶走了狼等食肉动物,野生骡鹿和家养的牛在“潘多”颤杨林中疯狂啃食,“潘多”更新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消失的速度了。Rogers说,数千年来帮助“潘多”脱颖而出的特征如今却“对它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片树林正在消亡。生长到如此庞大的规模时,若环境变得不适宜,整个个体就完蛋了。 鲨鱼湾海底,澳大利亚海神草(Posidonia australis)的草甸|Rachel Austin via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海神草的处境比“潘多”好一些,但也未必特别光明。Sinclair说,得益于两倍的基因组,它“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这种海洋植物甚至在大约十年前席卷鲨鱼湾的大规模热浪中幸存下来,当时的热浪“煮熟”了一大批的水下生物。她说,“但如果气候继续恶化,我不知道它还能坚持多久。” 最终,这个世界可能会变得过于严酷,甚至连蜜环菌都无法生存;没有人知道它的极限在哪里。蜜环菌在地下生长,土地缓冲了许多因素对它的影响。但它确实也需要依赖宿主。Bogar说,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在植物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真菌身上”。这样一个未来,是发人深省的。Anderson说:“对我们而言,一个能够消灭蜜环菌的世界也会真正伤害到我们。” Rogers在观察日渐枯萎的“潘多”时一直在思考,失去这么大的个体意味着什么。“潘多”、巨型真菌和澳大利亚海神草都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受阻碍地茁壮成长。他说,这些个体近期出现任何命运的逆转,都会“反弹到人类身上”。 不管一株植物或真菌有多大,它的死亡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可能比不上一头蓝鲸的死亡。毕竟蓝鲸是有大脑、心脏的动物,周身被皮肤包裹,有骨架支撑。而巨大的植物或真菌死亡事件,我们经历许多次也未必会难过。但巨型生物的死亡从来不是孤立的。“潘多”、巨型真菌和海神草太大了,以至于它们的命运与周围的环境交织在一起。它们的消失将危及依赖它们生存的动植物。如果它们死了,那将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的大屠杀——不只是逝去一个,而是逝去很多个。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22/08/humongous-fungus-climate-change-biggest-organism/671109/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这种生物长得越大,人类的处境就越危险

    科技
    分享到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