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留下了最真的人

看到郭宝昌导演去世了,临时调整了稿子,想再来写写他的《大宅门》。我真的很喜欢《大宅门》,几乎每年都要

看到郭宝昌导演去世了,临时调整了稿子,想再来写写他的《大宅门》。

我真的很喜欢《大宅门》,几乎每年都要重看一遍,哪怕那些桥段早已烂熟于心。

《大宅门》的好,在我看来是写出了那个时代矛盾又鲜活的「宅院里的人」,有两个角色可以诠释这一点,一个是白家老爷子白萌堂。

白萌堂刚出场时非常大男子主义,无时无刻不在散发一家之主的气场。

《大宅门》的开端,是白萌堂的二儿子白颖轩去给詹王府格格看病,号脉发现格格怀有身孕,但问题是格格未出阁。

" 未婚先孕 " 放在当时是了不得的大事,白颖轩心思单纯,直接告诉詹王爷你闺女怀孕了,相当于小范围宣布了王爷家的家丑。

果然,詹王爷暴怒,吩咐下人把白颖轩的人打了、马杀了、马车砸了。

白萌堂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心想你家闺女不守妇道关我们什么事,放话一定要詹王府登门道歉,于是第二天老爷子亲自上詹王府号脉,说格格并无大碍,实际给格格开了安胎药。

白萌堂的算盘打得精明,告诉王府上下格格未孕,格格就得按方子吃安胎药,等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孩子就不得不生下来,到那时候自能证明白家清白,詹王府也就不得不赔马赔车赔不是。

斯琴高娃扮演的儿媳妇劝老爷子别这么干,人家毕竟是王爷,咱们小不忍则乱大谋。然而白萌堂说:我最讨厌 " 忍 " 这个字!

一切如白萌堂所料,格格怀胎足月不得不生下孩子,詹王爷赔马车道歉。

但白萌堂还不满足,让马车也停在宅子门口,拉着一家老小在家门口挂灯笼放鞭炮,比过年还高兴,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白家行得端走得正。

但想想看,一个王爷能做到这一步已是不易,白家再大的家业也并非皇亲国戚,何必死咬着不放呢。

从这些事就能看出白萌堂的气场,哪怕对方是王爷,他也毫不退让。

一方面来看,这种人通常是干大事的人,凡事有态度,遇到困难不软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白萌堂操持着巨大家业,全家上下长期听从于他,以至于他霸权主义明显,随着年纪增长越发专政。这种刻画非常真实,有些企业家确实如此,无论是百年前还是现如今。

五年之后,风水轮流转。

詹王府家的另一格格在宫中病死,实际上是被太后毒害,但这层纸不能捅破,需要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当天进宫请脉的白家大儿子白颖园便成了替罪羊。

五年前白家让詹王爷下不来台,五年后詹王爷自然不会手软。

很快老大白颖园被宫中带走,判了斩监候,也就是死刑,白家和百草厅因此中道败落。复盘一下,会发现如果当初白萌堂退一步,那一定不会是如今这个局面。

这时白萌堂想到当时劝他退一步的人是儿媳妇,同时他又看到这个儿媳妇人精明能成事,于是在年老之际将家交给了儿媳妇,也就白家二奶奶。

二奶奶想尽一切办法想盘活百草厅,其中一个办法是买通老佛爷身边的红人常公公,让常公公拿着白家的草药在宫中打广告,让宫里的太后、妃子、格格阿哥吃百草厅的药。这样一来就有了官方背书,老百姓一看人上人都吃百草厅,自然看病拿药也要去百草厅。

但当时白家已经没什么银两可用,二奶奶冒险把修缮白家祠堂的钱用来讨好常公公,给常公公买了一个宅院两个贴身丫鬟。

白家老三一听竟有此事,一个箭步冲到老父亲白萌堂面前告状,说二奶奶不干人事儿。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白家,大门大户,修缮祠堂是应尽孝道,结果白家儿媳妇拿着这笔钱去讨好一个太监 ……

二奶奶也并非完全理直气壮,见白家老三告状,自觉地掏出白家大门小户所有钥匙,意思是要交权,结果老爷子白萌堂说:二奶奶自有道理,咱们家谁当家谁说了算。

看到这里很难不对白萌堂肃然起敬,他确实霸道、大男子主义,但是他肯看到自己的错误,肯把家交给一个 " 外人 "(老话说儿媳妇就是外人),且用人不疑。

从这里来看,完全可以想到白萌堂当年是如何一个人把百草厅做大做强的,而白萌堂这个人真正体现了一个商人的两面,他有很清楚的一面,不然白家的家业也不会这么旺,更不会在跌落谷底之后又回到巅峰;他也有很霸道的一面,一个人长期处在高位确实会意气用事,想争一口气。

这个角色拍得特别好,每每看都会觉得这才是活生生的生意人特质,而如今影视剧里的总裁们,要么是无敌好、要么是无敌不好,要我说世间就没有这样的人,人身上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灰色。

另一个拍得很好的角色是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奶奶,这是我认为最鲜活的女性角色。

《大宅门》很精彩的一部分就是看二奶奶一个女流之辈是如何重新盘活百草厅的,但这一部分拍得一点也不 " 爽文 "。

白家落败之后,百草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牌匾还落于他人手,那些人打着白家的招牌卖假药,想要赚取暴利,如果长期这么下去,白家的口碑会彻底崩盘,很难再起。

二奶奶当年为了重拿百草厅的招牌,不惜挺着肚子冲锋陷阵。一方面是亲力亲为,另一方面她想利用 " 女性怀孕 " 得到舆论支持。

拿牌匾那天,二奶奶挺着肚子是这么说的—— " 大家快看呐,仗着人多,他们想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这句话说完,路人纷纷站在二奶奶的阵营中,认为是对方不讲道义,欺负一个柔弱即将生产的女性。

要是搁现在,这个剧情大概率是会被骂的。观众会认为是在看不起女性,影射女性利用自身特点去博同情博关注,从而获得一定利益结果。

但说实话,现实生活中成大事的女性一定不是靠着非黑即白闯荡江湖的,她们熟练运用黑白之间的灰色面,然后逐渐靠近目标。男性和女性一样,只不过体现在不同方面。

二奶奶另一处很矛盾的地方,体现在她和杨九红之间。

白景琦逛窑子看上了杨九红,要娶杨九红进门,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便是二奶奶,她觉得杨九红出身不干净,一个青楼女子怎么能进白家的门?

白景琦是个倔脾气,亲妈越是反对他就越是要娶杨九红为妻,最终突破重重阻碍,让杨九红成了白家的媳妇儿。

二奶奶一直看不惯杨九红,以至于杨九红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叫白佳莉,白佳莉出生之后,二奶奶明确告诉白景琦 " 这个孩子要送到我身边来养 "。

在白佳莉的成长过程中,二奶奶不断灌输 " 你亲妈是窑姐儿,不配当个母亲 " 这样的思想,导致白佳莉长大后不认杨九红这个妈,觉得自己亲妈出身不好,不想让亲妈成为自己的人生污点。

白佳莉懂事后,二奶奶曾当着众人的面问白佳莉:" 这是你娘吗?" 杨九红不甘示弱说:" 我是佳莉的娘 ",结果二奶奶气不过让白景琦当着一家老小的面扇杨九红巴掌。

以及当年杨九红第二次怀孕后,执意要回济南生孩子,因为她怕二奶奶再一次抢走孩子,谁知半道儿上流产,孩子没了。

二奶奶因此对杨九红更加痛恨,认为是杨九红害死了她的孙子,对杨九红恨之入骨,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杨九红戴孝。

我们从最开始来看这个矛盾,杨九红为什么会去做窑姐?不是因为她想,而是因为她被不做人的哥哥卖到窑子里去的,然而二奶奶是完全不理会这一层原因。

二奶奶从一开始就认定了 " 出身论 ",慢慢演变成了近乎病态的思维方式,她没有站在女性角度去想杨九红的苦出身,而是以一个宅院掌事人的身份看不起出身卑贱的杨九红,在孙女面前骂亲妈不配,利用各种方式让孙女不认亲妈。

没有二奶奶也许就没有白家后几十年的辉煌,二奶奶是白家的功臣,可是二奶奶就一定事事正确吗?不是啊,单是她和杨九红之间的恩怨就足以证明。

但这就是活生生的人啊。

现实生活中,张兰凭借一己之力让阿兰酒家发展成了俏江南,五十多岁创办麻六记,六十岁在镜头前直播十个小时不喊累。她是真正吃过苦、白手起家的女老板。

可是她面对张颖颖,说的是 " 兰姐不住二手房,更不要二手货 "" 一定要将臭虫送进牢笼 "……

即便张颖颖自身也有很大问题,但一个女性说另一个女性是 " 二手货 "" 臭虫 ",终归是过甚其辞。

这就是真实情况,当一个女性通过自己的力量坐至高位,一定走过了很多艰难险阻的道路,在她们功成名就之时,性格其实是模糊的,她们既知晓自身可利用价值是什么,又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许多男性视角的处事方式。

一个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优良女性是很难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的。张兰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你说张兰她不优秀吗,她真真正正奋斗了几十年,但你说她的家事乱不乱?那也是真的可供我写上好几天的稿子。

而这一点,早在很多年前就被郭宝昌拍出来了。

郭宝昌甚至拍出了很多隐晦的点。

我看了很多遍《大宅门》,最近几次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后来发现自己看了这么多遍根本不知道二奶奶叫什么名字,剧中也没有写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白文氏、是白家二奶奶,是一个依附于夫家的女性。

看到这个细节甚至起了鸡皮疙瘩,一个看起来很成功的女性,底色是非常矛盾的,而如此成功的女性,后人是记不得她的名字的。

这是为什么我喜欢《大宅门》的原因,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常看常新,这里面有最复杂真实的人,这些人的命运又撑起了那个时代的命运,两方揉在一起。

一个白萌堂、一个二奶奶,这两个角色在我这里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巅峰,他们的好不是这个人有多么美好善良,而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人性,过了几十年、百年仍然适用。

郭宝昌去世了,留下了最真的人。

能看到《大宅门》,是我的福气。

他走了,留下了最真的人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28e4f08e9f092a0c6ca4fd
文章由用户上传,如果有侵权请联系6881@163.com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娱乐

痞帅“师奶杀手”屡次被绿,前妻靠卖保险挤进上流社会?

2023-10-13 19:26:40

娱乐

因颜值被群嘲,爱豆长得不好看也是一种错吗?

2023-10-13 19:29: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