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花结”耀金边,中国基建暖人心

▲柬埔寨金边市第三环线项目——互通立交。(受访者供图)平坦的柏油路恰似一条柔软的丝带,在互通立交的位

▲柬埔寨金边市第三环线项目——互通立交。(受访者供图)

平坦的柏油路恰似一条柔软的丝带,在互通立交的位置,打出一个漂亮的 " 苜蓿花结 "。今年 8 月,柬埔寨首都金边第三环线通车启用,其建筑轮廓十分惹眼。

过去 5 年间,这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已成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者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为每一次成功而欢呼,为每一次困难而辗转,等 " 苜蓿花开灿烂 ",铺展出长达 53 公里的交通大动脉。

从设计图纸上恢宏磅礴的 " 大写意 ",到建造时精谨细腻的 " 工笔画 ",基础设施 " 硬联通 " 的背后,是中国建设企业用出色的质量和进度控制,收获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 " 最佳工程质量奖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近年来,上海建工深耕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推进津巴布韦议会大厦、卢旺达马萨卡医院改扩建、巴巴多斯粮食安全中心、肯尼亚 2030 年远景发展规划旗舰项目卡瑞曼纽大坝供水等工程相继落成,为共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让 " 梦想之路 " 照进现实

" 嘭!"2019 年 3 月,第一根桩基扎进土层,溅起一朵朵 " 花 "。这是幸福之花,也是富贵之花。

金边市第三环线项目,依次串联起柬埔寨 1 号、2 号、3 号、4 号、21 号等国家公路,更牵起金港高速和未来建成的金巴高速,促进沿线各区经济发展。

远景在眼前,落实在当下。据上海建工柬埔寨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柬埔寨全年主要分为旱季和雨季,在当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只有四五个月的有效施工时间。面对这一现实难题,必须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施工速度。项目部将中式建设设计理念带到柬埔寨,采用公路互通方案,有效解决了道路交通转换的瓶颈问题。比如,首次引入 " 苜蓿形互通 ",在 2 号和 3 号公路之间横卧一座立交桥,便于车辆横向穿行。

整个项目涉及桥梁众多,包括横跨巴萨河的大桥 2 座、分离式立交桥 2 座、互通式立交桥 2 座,以及其他中小型桥梁共 11 座。考虑到岛上居民出行问题,项目部进行技术设计,横跨河流搭建桥梁,让不同交通方式各行其道、往来无阻。

道路、大桥……这些重大工程让 " 一带一路 " 合作伙伴体会到中国基建的能力与魅力。与此同时,也让当地居民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温暖与关爱。立交桥下,一位菜农说,他需要每天把蔬菜运到金边市中心的市场,以前没有桥,坐船出行比较麻烦,有了大桥之后,交通方便了很多,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公路边的风景也令人赏心悦目。

身在海外的中国建设者感慨:人生两条路,一条心路,一条脚路。把语境放在 " 一带一路 " 背景下,心路浇灌友谊,脚路延续美好,心路越坚定,脚路就越宽广。

循着这样的初心,上海建工自 2004 年起承建中国政府援柬项目,已实施 30 余个基础设施工程,修建公路近 2000 公里、大小桥梁 100 多座,为提高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在建项目还包括柬埔寨 71C 号国家公路项目、桔井湄公河大桥及接线公路项目、金边港 LM17 集装箱码头三期二阶段工程等。

上海建工柬埔寨公司积极推行人力资源属地化、企业社会责任属地化,输出价值、技术,大量原本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变为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工人和操作手,迎来人生新的机遇。

为 " 希望之地 " 凝聚星光

塔什干新城国际商务中心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型城市建设项目,阿洛卡、阿萨卡和工业建设 3 家银行的总部办公楼拔地而起。这是上海建工在乌兹别克斯坦承建的首个项目,也是海外工程中体量最大的 EPC 项目。

棚户区蝶变金融区," 老破旧 " 变身新地标,这 3 座建筑的建设过程成为以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标准推进共建 " 一带一路 " 的生动案例。

" 乌方选择中国企业作为这 3 座地标性建筑的建设者,充分显示了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我们竭力发挥自身在超高层建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打造让各方满意的作品。" 据上海建工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处总经理庞声建介绍,3 幢大楼的高度分别为 159 米、142 米和 135 米,总建筑面积 22 万平方米,建筑充分考量 3 家银行的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无论在实用性还是工艺性上都达到了该国最高标准。

上海建工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处项目副经理顾晛透露,大楼设计之初,项目部成员仔细研究该国历史、文化,并结合业主特点对每栋大楼进行专门设计。" 在弧形玻璃上雕刻出具有乌兹别克斯坦风格的装饰图案,再结合当地特色建筑物的特点对大楼四角进行装饰。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相互浸润,让大楼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壳,而是有温度、有人文气息的建筑作品。"

与此同时,夯基垒台的过程大量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乌兹别克斯坦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其国内建筑行业标准,培养当地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和推动当地建筑材料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均有一定贡献。

大楼建设所需的 C60 型号混凝土,起初难觅货源,上海建工积极与当地近 20 家供应商接洽,最终敲定合作伙伴,与一家当地供应商联合实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混凝土。该供应商也实现了 C60 型号混凝土的稳定生产,每天可提供 1000 立方米,进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作者:史博臻

编辑:施薇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苜蓿花结”耀金边,中国基建暖人心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2c68bdb15ec055fe18f598
侵权请联系6881@163.com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时下

紧急提醒:剧毒!千万别拿来煲汤

2023-10-16 6:47:38

时下

安倍遇刺扯下“统一教”宗教幌子 日本政府启动解散“统一教”司法程序

2023-10-16 6:49: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