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近现代民歌的历史现场

《庶民之声:近现代民歌与社会文化嬗递》是一本开阔眼界、引人深思的近现代民歌研究著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稀

《庶民之声:近现代民歌与社会文化嬗递》是一本开阔眼界、引人深思的近现代民歌研究著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稀见的近现代民歌文献,重点论及的民歌唱本和牌调近百个,内容包罗万象,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民歌的丰富内涵。借由民歌,表现逸乐、恋爱、农耕、民生疾苦等民俗生活,以及都会、新闻传媒、社会动员、抗战救灾等事物、世相的变迁发展,勾勒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现了近现代民众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的变迁。本书为读者打开民歌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去审视民歌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可为民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和谱系梳理。

《庶民之声:近现代民歌与社会文化嬗递》

,周玉波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挖掘中国民歌美学精神

民歌主体研究,包括民歌审美研究,即通常所谓民歌美学。通识说文艺美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性质、审美价值、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及其生成、发展规律的科学,民歌美学亦可作如是观,其着重研究民歌的审美性质、审美价值、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及其生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歌审美、民歌美学,是 " 中国民歌学 " 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亦是 " 中国民歌学 " 区别于其他 " 民歌学 " 的显明标志。" 中国民歌学 " 理论中的民歌审美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切入角度多元,其中一种曰平铺法,可分为性情之美、音韵之美、语词之美、风格之美、意蕴之美等若干部分,次第展开。

如性情之美。《毛诗正义》卷一云:"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 乐记》第十九云:"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此乃中国民歌发生论的最原始表述。朱自清以 " 诗言志 " 为中国诗的 " 开山的纲领 ",如此则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 所传达的民歌发于性情说,可以称作传统民歌的 " 开山的纲领 "。后世有关民歌特征的诸种表述,典型者如李梦阳《诗集自序》中 " 真诗乃在民间 " 说、冯梦龙《叙山歌》中 " 民间性情之响 "" 私情谱 " 说,源头均在此处。《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说及申涵光(字孚孟)之诗,曰 " 涵光为诗,吞吐众流,纳之炉冶。一以少陵为宗,而出入于高、岑、王、孟诸家,尝谓:‘诗以道性情,性情之真者,可以格帝天,泣神鬼。若专事附会,寸寸而效之,则啼笑皆伪,不能动一人矣’ ",诗如是,民歌尤其如是,民歌中的性情,更少雕饰附会,因而更真,更可以格帝天,泣神鬼。

如音韵之美。传统民歌的音韵之美,集中体现为腔调旋律的自然自在,而且随人、随时、随地而异,绝少牵强做作。《礼记 乐记》有云: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 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 师乙曰:" 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远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师乙所言,是泛指的歌唱,但完全适用于民歌。" 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 " 云云,指歌者无他,各有所宜也,"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既可理解为歌唱是说话表达(意思)的延续,也可理解为歌唱的腔调旋律,是通常说话音调的自然延长;"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之 " 不知 ",尤其强调了此种逐级 " 延长 " 的情不自禁,自然自在。此种 " 自然自在 ",是民间歌舞的显著特点。如小调,通常以为小调音乐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 流畅优美 ",即是 " 自然 " 的近义词;如山歌,通识是其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即是 " 自在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七《毛诗下》说风诗用韵之妙,曰 " 譬之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非可以人力与焉者也。昔之歌诗者莫不知之,而今日遂成绝响 ","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仍然是指古歌的 " 自然自在 "," 遂成绝响 " 云云,则是厚古薄今愤世语。" 自然自在 " 的音韵之美,在当下民歌中依然可以感受得到。

如语词之美。民歌的语词之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不事雕饰,直抒胸臆。" 翠琅玕馆丛书本 " 王昱《东庄论画》有云:" 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惟其天资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学焉能梦到。"" 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 ",此种评价,可移用于传统民歌,民歌的语词之美,即在其不守绳墨,而神韵自现,是以梁实秋才云民歌可予重辞藻规律的作家 " 一个新鲜的刺激 "。

又说及民歌语词,多以短促俚俗为其特点,实则短促俚俗之外,因为有文人的参与,民歌的语词,亦呈多样化色彩。如赵景深藏唱本中,有一首《相思梦》云:

静坐书房闷无聊,无聊却把书卷抛,抛去书本人疲倦,倦洋洋梦内会多姣。小姐呀,我为你背井离乡千般苦,我为你愁肠百结苦无聊,我为你耗费金钱无其数,我为你亲朋断绝被人嘲。小姐呀,说什么自由恋爱甜如蜜,说什么愿订白首结鸾交,那知凤去楼空无消息,害小生形单影只竟萧条。今日有缘重相见,不妨细细话根由。小姐听,双泪抛,奴是母命难违走一朝,可怜奴一路跟兄京都去,无可奈何心暗焦。哥哥呀,想你是只道奴奴哄骗你,没有真心订鸾交,哥哥呀,奴不是水性杨花女,也不愿口是心非把君抛,恨只恨环境不能遂人意,奴是凄凉苦况最难描。才郎听,意气消,回嗔作喜谢多姣,冒犯小姐休动气,宽恕区区第一朝。两人话到情浓处,不提防小使忽然把门敲,惊醒好梦可怜宵。

" 我为你背井离乡千般苦,我为你愁肠百结苦无聊,我为你耗费金钱无其数,我为你亲朋断绝被人嘲 " 云云,即去通常所说的短促俚俗较远,而具文士风仪,其根本特征,则仍然是民众的、民歌的,仍然是自然流畅、直抒胸臆。" 哥哥呀,想你是只道奴奴哄骗你,没有真心订鸾交,哥哥呀,奴不是水性杨花女,也不愿口是心非把君抛,恨只恨环境不能遂人意,奴是凄凉苦况最难描 ",堪称 " 不事雕饰 " 而 " 气韵生动,寻味无穷 "。

如风格之美。大而言之,中国文学有两大风格,曰现实主义,曰浪漫主义,两种风格,原本即由风、骚而来,因而在传统民歌中体现最为充分。早者如《诗经》、两汉乐府,"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魏风 硕鼠》)、"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妇人行》)是现实主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 周南 关雎》)、"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则是地道的浪漫主义。在近现代民歌中,此种传统,仍然完美延续。如现实主义。不佞得自陕西长武的民国八年(1919)唱本《救亡记》云:

不唱天来不唱地,听唱一本《救亡记》。我国上下五千年,朝朝坐位是皇帝。顺治入关亡大明,满人执政最专横。专横满人来执政,英雄豪杰倡革命。南洋群岛及东瀛,到处筹备革命军。宣统三年起义兵,武汉三镇树先声。临时政府立江南,总统就举孙中山。随把政体来改革,专制改为共和国。一旦南北来讲和,堂堂一统好山河。孙黄退位告功成,袁大总统坐北京。五旗同德又同心,人人只望享太平。不料西洋把战开,日本就起野心来。要求条件二十一,各处加兵用诡计。外交次长曹汝霖,贪金卖国丧良心。贪金不顾我国家,全把条约承认他。瞒得同胞不公布,轻视国家如己物。青岛福建与山东,各归日本主人翁。又把南满东三省,任他殖民任开垦。铁煤矿产汉冶萍,开采多归日本人。两湖两广及长江,铁路归他作主张。我国二十二行省,准他自由来经商。准他自由来购地,准他传教办学堂。财政军事各要政,要聘日人当顾问。现在奉天各同胞,被他凌虐哭号淘。夜间行路不点亮,将他捕钉电杆上。不知身犯何条罪,他就登时用枪毙。各处报纸遍宣传,可怜可怜真可怜。于今亡国真可惨,不比满人来亡汉。满人亡汉读汉书,尊崇孔孟重名儒。婚姻随我自由联,公司财产有主权。讲究仁义礼智信,贤者尊来老者敬。若是日本亡我国,亡国苦楚真难说。请看从前亡高丽,人人听得都愤极。人民财产全数充,私人财产尽归公。民家不准藏寸铁,藏了寸铁是叛逆。若云不报又知情,立时枪毙处死刑。十家设立案一方,作为公共切肉场。菜刀稳把铁练系,每天争切不休息。营业有了三百元,要聘日人管本钱。不聘日人管本钱,强盗抢夺不伸冤。同行不准交语言,交了语言要罚钱。二人偶语在同行,千元以下之罚金。人民有事出外行,必须领票限时长。若是领票逾了时,罚金百元不能迟。人民往来各书信,不准封口遵示禁。若是封口违了示,罚金百元把罪治。夜间不准关锁门,关了门户定死刑。高丽青年妇女们,屡被日人强奸淫。妇女被他强奸淫,不敢诘责不敢声。人民不满四十岁,禁正不准把亲娶。过了四十娶了亲,缴纳婚税五百金。高丽人民在国内,不准演说来开会。学生要读日本书,高丽文字尽焚诸。还有一事更可气,不准外国人交际。若遇他国战事到,高丽人民当头炮。高丽人拖东洋车,坐车不给钱与他。路途若遇日本人,必须旁立待他行。此是日本亡高丽,大概情形笔难记。如今又要亡我国,定要大家把法设。先行禁卖日本货,使他财政不活泼。再行自己储些金,预备政府好练兵。练了兵来又选将,定要给他打一仗。打一仗来定亡存,我的同胞才甘心。国家亡了不与争,不是人类是畜牲。同胞激发好天良,预备人马预备粮。国家财产本是公,人人敢死打先锋。要为地球头等国,原则无非用钱而。要为他人作牛马,困得地下任他骂。奉劝同胞发热心,救国原为救己身。只要救得己身在,穷到讨饭也无碍。救得国家与子孙,神农黄帝在天灵。地球各国都称赞,你看好看不好看。奉劝不要惜钱人,钱财一出又还来。奉劝不要夸田好,救得国家无价宝。奉劝不要羡华屋,二十二省皆为家。千说万说说不尽,聊表几句同胞听。

全歌揭露日本侵华恶行和软骨国人的丑态," 不料西洋把战开,日本就起野心来。要求条件二十一,各处加兵用诡计。外交次长曹汝霖,贪金卖国丧良心。贪金不顾我国家,全把条约承认他 " 云云,是最为典型的 " 批判现实主义 "。另如浪漫主义。

苏州唱本《新刻时调十个郎》云:

小小鸡蛋两个黄,有一位大姐相与十个郎,各有各的行,清清大早无别事,奉请诸公听端详,小奴家一心相个数出行当。相与大郎书呆子,独坐南楼念文章,喊了一声念一声,云淡风轻打破头,旁花水流血川川,时人不识香灰暗,将未偷闲布扎头,学而时习之,先生没鼻之,岂不得乎,只就是奴的有情大郎。相与做田庄,奴的第二郎,每日起黑早,站在田梗上,春天来下种,夏季忙栽秧,面向黄土背朝阳。晒的黄油的的,秋来要收稻,登手有年心欢畅,到了冬天晒太阳,合家收什过年忙,正是好风光,是奴的有情郎。……相与十郎乡下老,黄泥腿子,他家住在北门城外凤凰桥,种个园田,终朝每日卖水菜,挑起担子走四方。进了城门,转湾到柳巷,川过通衢,又到了小巷,连叫几声,没有人搭刚,又向前走走,来到了砖街头上,喊了一声,叫了一声,卖的是菜台韭菜青菜白菜飘儿菜莴苴筒蒿萝卜王瓜,茄子豇豆芽豆篇豆生姜葱蒜卖个金大光,只是奴的第十个有情郎。

大姐贪心,妄想有十郎相伴,个个有情,个个出彩,此乃花痴式的 "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融合,相互辉映,使得传统民歌焕发了别样的风姿。

如意蕴之美。意蕴指文学样式的 " 意指蕴含 ",是文学样式的灵魂,亦是一国文学区别于另一国文学的根本所在。中国民歌的意蕴之美,在于其承载了中国人的性情、意愿,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也即由表及里,从古至今,都打上了鲜明的华夏民族的印记。文字描述似乎玄幻,以例说明则具体而细。茅原有文,曰《江苏民歌旋律特点——旋律听觉分析方法初探》,其中分析《一根丝线牵过河》(《沙徜子撩在外》)的音乐特点,文章云:

此曲速度徐缓,节奏舒展,音乐极富女性的温暖,人们既拿它当爱情歌曲来唱,也当摇篮曲来唱,不过,与其说是爱情歌曲,毋宁说是摇篮曲更是贴切,江苏的许多孩子就是在母亲唱着这首歌的声音中安然人睡的。有一个关于这首歌曲的动人事实值得记录在案:一位工人音乐爱好者曾经给我写过几封热情洋溢的信,说他诞生在解放前 , 自幼缺少家庭的温暖 ( 他未多谈身世 , 很像是一个孤儿 ) ,原来性格冷漠孤僻,总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五十年代的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工人文化宫听到了《沙徜子撩在外》这首歌曲,一股暖流冲进了他的心窝。从此他就喜爱上了音乐,逐渐他竟变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了。他问道:" 音乐难道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吗 ?" 他觉得他好像是换了一个心灵。实际上,只有感情才能听取感情的倾诉,正是这充满了母亲般的真挚而深切的爱的歌声,激发了他多年压在心底的对温暖的渴望,唤醒了他那充满热情但是一直沉睡着的灵魂,恢复了他精神的本来面目。

" 一股暖流冲进了他的心窝。从此他就喜爱上了音乐,逐渐他竟变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了 ",即是对民歌 " 意蕴 " 的形象说明。这股暖流,源自中国传统民歌所独有的 " 意蕴 ",具体如 " 充满了母亲般的真挚而深切的爱 ",只是丰富意蕴的一个部分,对生命、人性的尊崇,对自由、自然的礼赞,对真善美的倡扬,对假丑恶的憎厌等,构成了中国民歌审美意蕴的重要内核。

中国民歌的审美或美学研究内容,远不止以上几种。胡适为《歌谣》周刊重出所写的复刊词中,云 " 民间歌唱的最优美的作品,往往有很灵巧的技术,很美丽的音节,很流利漂亮的语言,可以供今日新诗人的学习师法 ",并且举了一首流行于明末流寇时代的 " 革命歌谣 ",以证中国固有的 " 普罗文学 " 以简单化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高明,结论是 " 现在高喊‘大众语’的新诗人若想做出这样有力的革命歌,必须投在民众歌谣的学堂里,细心静气的研究民歌作者怎样用漂亮朴素的语言来发表他们的革命情绪 "。胡适所说的民歌 " 很灵巧的技术,很美丽的音节,很流利漂亮的语言 ",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 " 情绪 ",统属民歌审美、民歌美学研究范畴,而其 " 替中国文学扩大范围,增添范本 " 的意见,既是对北京大学歌谣运动发起初衷(一民俗,一文艺,实际上偏于民俗)的纠正,亦与我将 " 民歌学 " 归于 " 中国文学 " 学科的论述合拍。换言之,此处所讨论的 " 中国民歌学 " 理论,并非空中楼阁,是有无数前辈学者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在。

作者:周玉波

文:周玉波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走进中国近现代民歌的历史现场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6d9b2bb15ec02c1c71dea8
侵权请联系6881@163.com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时下

国内首艘成功引入的大型滚装船在沪命名首航

2023-12-4 18:49:06

时下

“有鸟儿远道而来觅食”,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变身亲子“观鸟台”

2023-12-4 18:53: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