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我国百年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一代国人心目中的“女神”秦怡在上海不幸病逝,享年100岁。在其长时间的电影生涯中,刻画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经典人物形象,在《铁道游击队》中,她是智勇双全的芳林嫂;在《青春之歌》里,她是卑躬屈膝的革命先驱林红;在《马兰花开》里,她又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拖拉机手马兰。
值得一提的是,秦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还特别学会了开拖拉机,由此可见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情绪。相比之下,现在那些连说个台词摆个动作都要找“替身”的鲜肉小花们,该作何感想?
上图_ 秦怡(1922年1月31日-2022年5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本籍江苏省高邮市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除了电影艺人这一身份外,秦怡仍是一个革命作业者,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位其时就红遍大江南北的女明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为我党革命作业做出了很多贡献,而其间的弯曲和惊险,比起当今的谍战影视作品来更为精彩。
抗战爆发后,秦怡于1938年赴武汉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并于1941年加入我党南边局组建的“中华剧艺社”。该社解散后,党组织又组织她去其他电影公司拍戏,并让其充分运用自己电影明星的身份进行革命宣传。而秦怡也在作业同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上图_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
积极解救我党《华西晚报》报社成员
《华西晚报》是我党兴办的一份较有影响力的报刊,茅盾、叶圣陶、夏衍等左派文学家经常在其发表文章,因而该报也成了国民党间谍组织眼中的“重点目标”,并屡次企图将该报社摧毁。
而秦怡作业的单位邻近就有一个国民党间谍经常会晤碰头的茶社。为此,秦怡经常赴该茶社以和搭档喝茶、聊剧本为掩护,以打听间谍们的意向。一次,秦怡听见邻桌的两人低声谈论,其间听到“华西晚报”“砸”“干”等字眼,仔细的秦怡立刻警惕起来。所以她对搭档说要回单位一趟,并特意说自己一会就回来,以此利诱邻桌的间谍(可以看出秦怡仔细聪明的一面)。
在离开后,秦怡迅速赶到《华西晚报》报社,将信息告知了该报副刊部主编陈白尘。陈白尘也感觉事态紧急,决断组织报社人员撤离。果然第二天,大批国民党间谍和打手奔赴报社,但扑了一个空。也正由于秦怡,才使得报社人员成功躲过一劫。
上图_ 民国三十四年的 《华西晚报》
策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
1948年,在上海拍戏的秦怡又接到了地下党组织的新任务,让她协助策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时任运输机大队长的徐骏英。其时地下党组织现已对该徐展开了长时间的作业,但仍是没有十足把握。当秦怡得知徐骏英的未婚妻是其影迷的时候,便决定使用这一有利因素,经常约请这对情侣去其家中做客。
在与徐骏英的沟通中,秦怡发现这位国民党空军军官的思维较为前进,倾向革命,所以就积极做他的思维作业。在秦怡的不断劝说和尽力下,徐骏英决定起义,并驾驶一架美制运输机于1949年头成功飞至解放区。这对其时急需空军人才和装备的我军意义严重。而同时,秦怡也将徐骏英的未婚妻安全的搬运出上海,并与其聚会。
上图_ 《马兰花开》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照的剧情电影,由秦怡主演,于1956年上映
像以上的事例还有不少。秦怡充分运用自己电影明星的“特别身份”,为我党的作业鞠躬尽瘁,做了大量作业。而她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也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
身为“大咖”的秦怡在拍戏中总是和剧组打成一片,从来不搞特别待遇和要求。她也经常在很多电影中扮演配角甚至龙套的角色,甘当绿叶,扶持和协助了不少新人艺人。
上图_ 身着中式旗袍的秦怡
除此之外,在各种慈悲公益活动中,也总是能看到她的身影。2009年,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现已87岁高龄的秦怡,还特意露宿风餐的赶赴汶川地震灾区参与援建小学的开学典礼。
而面对媒体和言论的赞誉,秦怡只是淡淡的说“他们都说我多好多好,其实你看我现在,并没有做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
上图_ 秦怡晚年相片
正是由于在各方面都堪称楷模的杰出体现,秦怡也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周总理称赞其为“我国最美丽的女性”;2019年,党和政府更是授予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谓和“最美奋斗者”个人称谓(而且是电影界仅有的代表)。
而在国外也不缺少她的“粉丝”,好莱坞闻名影星,后来从政做过州长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就曾表明“秦怡是我崇拜的我国影星,同时她又是一位巨大的母亲”。而以上的荣誉和称赞,可以说秦怡都是绝对名副其实的。
最后,愿秦怡老师一路走好!
作者:杨上柳下校正/编辑:莉莉丝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