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财经
作者 | 唐书
编辑 | 闰然
俗话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近几年的影视寒冬席卷整个行业,受到波及的,可远远不止某一家公司。
欢瑞世纪,曾经也是娱乐圈的一棵参天大树。公司成立于2006年,一直着眼于偶像剧市场,频频推出高收视剧集。

巅峰时期,欢瑞旗下艺人包括杨幂、杨紫、李易峰、杨洋等时至今日还在娱乐圈响当当的人物。
然而,自2019年开始,欢瑞世纪接连亏损,2019到2021年,分别亏损5.51、7.85亿、3.34亿。
三年,共计亏了16亿。
虽说和华谊兄弟四年64亿的亏损比起来,这16亿似乎显得尚可接受。但必须承认,欢瑞世纪同样是颓势明显,风雨欲来。
借壳上市,造假成瘾
众所周知,大型影视剧的制作成本都是以亿为单位,而欢瑞还常常同时开拍多部电视剧,资金告急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
影视行业典型的特点就是成本高,生产慢,回报不稳。投入项目的巨额资金往往无法及时回收,也因此,影视文化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时,都有解决现金流的需求。

欢瑞想到的办法是,借壳上市。
利用借壳上市的方式,可以让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而一家公司想要上市,需要满足三年盈利的前提条件。
为了达到这一条件,获得足够高的市场信心,在2013——2016年,欢瑞影视编造了虚假的财务数据,使得业绩看起来十分亮眼。
2015年,欢瑞世纪(东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借壳“星美联合”(2017年2月更名为欢瑞世纪)上市。2016年11月,收购完成,欢瑞影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造假还在继续。
在上市后,欢瑞世纪与欢瑞影视原股东签订对赌协议,承诺2016、2017和2018这三年的净利润额。如果未能完成,则按利润补偿协议进行补偿。
2018,欢瑞世纪借壳上市的业绩承诺期进入最后一年。由于实际营收没有达标,欢瑞世纪再一次选择了财务造假。
但假的终归是假的。2019年11月4日,欢瑞世纪公告由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三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三年,对一家公司的发展来说不长,但作为对财务造假这等恶劣行径的放纵期却太长。如果再不及时管制,对欢瑞来说,造假怕是要成了家常便饭。
欢瑞之所以“造假成瘾”,乃是内部和外部同时缺乏有效监管的共同作用。
成立初期,欢瑞世纪由陈援、钟君艳夫妇合资,两人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可以说是一家完全的“夫妻店”。2011年,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股权结构历经变动,但仍由陈援、钟君艳夫妇100%控制。
2016年,公司完成借壳上市后,陈援、钟君艳等一致行动人仍持有30.15%的股权,拥有整个公司的控制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
也就是说,尽管欢瑞世纪成功上市,跻身资本市场,但决策权依然牢牢掌握在陈援、钟君艳夫妇两人手中,内部监管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
做假手法其实并不算多么高明。一方面,欢瑞无视最后的市场反映,对《古剑奇谭》《少年四大名捕》等影视剧的版权转让收入和影视播放收入进行提前确认;另一方面,尽管在欢瑞世纪和播出方签署的合同中,明明存在某些情况可解除合同并退款的约定,但欢瑞世纪仍然全额确认了收入。

这些小动作原本逃不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同复核和函证,但欢瑞世纪却得以瞒天过海,想必内心十分感谢——天健事务所。
欢瑞世纪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而这四年间,一直由天健事务所提供审计业务,他们在审计程序中却始终没有察觉。
疏忽了也好,另有隐情也罢,总之内部缺乏自纠,外部审查又失灵,欢瑞便放心大胆地造假了。
作茧自缚,难得“长安”
欢瑞敢造假是一回事,不得不造假又是另一回事。
归根结底,是营收达不到预期。
细数欢瑞的发家史,很轻易就能看出这是个“瘸腿”老板。2011年,其参投的《宫锁心玉》开创清朝穿越剧之先河,一手捧红了杨幂、冯绍峰、何晟铭等明星;2014年,《古剑奇谭》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2016年,大腕云集的《青云志》再创佳绩。

共同点一眼可见——都是古装剧。
不夸张地说,欢瑞发展历程上最璀璨的时刻,都是古装剧贡献的。
或许过去的成功给了欢瑞足够的底气,坚信自己能够在上市之后也能够如鱼得水,电视剧市场尽在囊中。
然而一家公司想要长久发展,一不该和政策风向拗,二不该沉溺于舒适圈。
欢瑞把两个雷给同时踩了——没办法,谁叫它就是擅长古装剧呢。
客观而言,影视公司偏爱古装剧是有一定道理的,曾经观众确实偏爱这一类。网上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一个顶流手里没有大爆古偶”,古装偶像剧的巨大威力可见一斑。

但是政策不喜欢。
2015年,在新出台的《电视剧管理规定》中,广电总局明确表示: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
此举等于是直接限制了古装剧的市场上限。
这对将古装剧作为产出支柱的欢瑞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换个角度说,也是警醒,如若及时调整,或许是公司整体转型的契机。
然而,古装剧毕竟缔造了欢瑞的辉煌,吃到了红利的欢瑞,并没能及时割舍对功劳簿的依赖。割舍是有阵痛的,放弃多年积累的人脉和IP资源,欢瑞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尽管有限古令挡在眼前,欢瑞还是将重心放在了古装剧制作上。
2017年,欢瑞世纪斥巨资3.6亿制作历史剧《天下长安》,以隋末唐初为故事背景,讲述李唐如何在群雄并起中从新生王朝走向贞观盛世。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正是这部剧,成为了欢瑞这一长堤上的“蚁穴”。
欢瑞世纪2017年的财报显示,该剧为公司贡献了5.67亿元营收,占年度总营收的36.18%。排名前五位的应收账款中,腾讯占有1.98亿,优酷则为1.8亿。
又据2018年公开的财务报告,《天下长安》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06亿元。而当年欢瑞影视扣非归母净利润(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额)仅为2.86亿元,与承诺业绩3.43亿元,还差着5700多万的窟窿。
原本按照正常计划,《天下长安》应该登陆各大视频平台和央视八套。不过,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导致平台方与卫视存在利益冲突,何况压在卫视上头的限古令不仅不见松缓,近两年反而越发收紧。

如今古装剧顺利上星(指剧集在电视台播出)之难,难于上青天。
直到目前,这部剧也未能成功上映。
一道窟窿从17年埋下伏笔,过去五年了,都没能填上。欢瑞执意偏安古装剧这一隅,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作茧自缚。
大牌出走,青黄不接
除了古装剧不好卖导致影视制作业务收入下降,欢瑞世纪在艺人经纪业务方面同样愁云惨淡。
据了解,艺人经纪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艺人参演影视剧片酬收入、商务代言等分成。想吃这块肥肉,旗下艺人的个人吸金能力就尤为重要。
2013年,欢瑞世纪推出明星制片人计划,承诺将逐步把演员培养成制作人或导演。这个“大饼”效果显著,成功地吸引到了不少明星。

杨幂、唐嫣、明道、林心如等大牌明星以工作室形式与欢瑞世纪签约或加盟,与此同时,公司还引入了何晟铭、李易峰、贾乃亮等演员作为公司股东。
也算是打造了一个“群星荟萃”的欢瑞时代。
不过这个时代只是一时的繁荣,很快这些明星们就陆陆续续地出走。
在欢瑞世纪上市前,杨幂宣布她的工作室不再挂靠在欢瑞世纪旗下;流量小生杨洋在拍完电视剧《盗墓笔记》之后,也宣布与欢瑞世纪解约。

2014年凭借《古剑奇谭》一夜成名的李易峰,也在2019年3月正式公布与欢瑞世纪解约。
从那之后,欢瑞就只有杨紫了。
杨紫之于欢瑞,虽是救命稻草,却也证明了独木难支的道理。
据欢瑞世纪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艺人经纪(艺人一)实现营收2039.26万元,占据当期营收的33.08%;而在2020年上半年,艺人经纪(艺人一)营收1429.71万元,占据当期主营业务的比例竟高达56.42%!
考虑到2019年之后欢瑞的艺人阵容,这个艺人一只能是杨紫。

然而两年之后,杨紫和欢瑞六年合约到期,同样选择了离开。2021年11月,杨紫发布微博官宣不再续约,欢瑞失去了最后一位顶流。
截至2021年末,公司旗下仅剩任嘉伦、成毅、李小冉、颖儿等二十余位签约艺人,与2020年末相比,直接减少了一半。
数量还不是关键,真正的问题在于,欢瑞世纪一时间无法再拿出一位能挑大梁的“招牌”,能够创造杨紫曾经创造的价值。
连年财务造假被曝光,面临失去资本市场信任的危机;囿于市场有限的古装剧,影视业务难以突破;招牌演员接连出走,内部军心恐怕也不稳。
欢瑞未来的路,真不好走。
排版|罱乙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标题:《有过李易峰 ,三年亏1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