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情节讨论,不涉及关键剧情】
没有那么“神”,但也还算优质。
烂番茄一直都不太信的,投票机制本身导致曾经出现过分数虚高的情况,并且通常烂番茄的分数也比较好看,所以常被拿来做宣发依据,看看就好。
去电影院之前偶然看到了一些网络评论,把本片捧得很高,“蝙蝠侠系列最佳”、“重新定义超级英雄电影”,搞得自己的期待值也蹭蹭往上蹿。但在看过之后,个人觉得MetaCritic目前的媒体均分73,才更接近于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目前MC收录了62家媒体的评分,其中超过一半集中在 70-80 分之间,也是我猜想两周后在国内上映时大概会开出的分数段。甚至可以预想到会有观众把这部电影和去年上映的《沙丘》进行类比:毫无疑问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和没有太多意外的主线剧情。
1、
尽管是回归漫画初心,但和蝙蝠侠系列其他电影相比,本片也确实显得足够“意外”与新颖:
主线上,连环谋杀案的解谜追凶,颇有《电锯惊魂》加《十二宫杀手》的既视感,环环相扣的谜题设计,以及残忍令人咋舌的“处刑式”杀戮。只不过,本片最终定级为PG-13,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正面血腥镜头,遮挡/模糊处理,估计在国内上映时也不会删减多少。
蝙蝠侠的设定,也不再是坐拥高科技“钞能力”、人前风度翩翩、人后惩恶扬善的贵家公子,而采取了更加压抑的“黑化”设定。
就像早在预告片就出现了的那个谜语:
What's dark and blue and dead all over?
答案就是蝙蝠侠:“黑暗“,淤青,心死。
本片中的他,孤独疯狂偏执,心中还是那个灵魂破碎的少年。长久以来沉溺于黑暗与复仇,从而家道中落。少了些Bruce Wayne和Batman的对比转换,多了的是一贯到底阴郁的神情和让人不敢出大气的震慑力。特别是开场的日记独白,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哦,也许他也是个疯子?”
另外,蝙蝠侠的家庭故事也在本片中有所变化,但因为是关键剧情,在此不过多透露。
并且,作为故事背景的哥谭,这一次真正像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罪恶之都了。
在诺兰三部曲中,虽然说是说哥谭罪恶横生、犯罪率高,但外景取的都是美国寻常都市的模样。特别是第二部、第三部中的城市追车戏,街道上空无一人、异常干净。虽然作为商业片拍摄清场可以理解,看着也清爽舒服,但这样的外景下,哥谭终究不像是哥谭,而像是芝加哥。
但本片则把哥谭那份黑暗混乱、怪力乱神遍地丛生的群像,更加真实可感地展现了出现。个人也非常喜欢这段背景介绍式的开场,巧妙地选在了万圣节之夜,奇葩面具涂鸦下的众人千姿百态,甚至魔幻。大雨磅礴,模糊了夜色下黑暗与霓虹都市的边界,明亮的灯光也变得浑浊。
持枪抢劫、毁坏公物、无差别攻击路人,魑魅魍魉,群魔乱舞。
短短几分钟的开场,就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沉浸其中,真的会觉得走在路上都害怕。在此基础上,尽管开场桥段类似《黑暗骑士》,“罪犯看到天空中的蝙蝠灯影而害怕得躲避逃离”,但却也有了更加强烈的震撼感。如此猖狂的罪犯们都对他闻风丧胆,他该是有多么可怕?
They think I'm hiding in the shadows...
but I AM the shadows
他们以为我是躲在黑暗之中,
但我其实就是黑暗。
这段蝙蝠侠的内心独白,在罗伯特低沉的嗓音之下,在地铁站对战小丑帮的“开场杀”烘托之下,也变得更加有力,将那股黑暗的力量席卷了整个荧幕,也为结局买下了伏笔。
本片哥谭的破败感,除了开场桥段精心设计下的烘托,还得益于取景上的风格革新。
新千禧年的蝙蝠侠系列,取景都偏摩登现代,无论是诺兰三部曲的芝加哥,还是施奈德宇宙下的底特律。但是本片这次选择在英格兰取景[1],呈现出来的画风就变得古典与哥特。在雨水下变得斑驳的老旧石块路,看起来就已饱经时间风刷的公墓、教堂和市政厅,等等,无形间营造了一种凋零之感,也符合全片阴郁的基调。
不仅外景,内景也是如此。最旗帜鲜明的就是韦恩府邸,虽然从前几部电影中的阔气独栋别墅,搬到了本片中的高层顶楼,符合修改后的家庭背景。虽然似乎面积减少了很多,但是多亏了屋内哥特式的装潢,总体看起来依旧像是城堡的一角。
说回到本片区别于蝙蝠侠系列的其他方面,
得益于黑色电影的基调,本片90%的戏份都是夜间戏。但没有像权游临冬一战那般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样漆黑的夜晚,一是烘托遍布都市的霓虹灯,笼罩在雨雾之下,有点赛博朋克那味,二则是便于设计悬疑惊悚桥段:一片漆黑之中,突然看到两个眼睛,杀手出现;一处角落的阴影中,伴随着逐渐加重的脚步声,蝙蝠侠缓缓地走了出来……
更别提那大气磅礴、余音绕梁的配乐,出自Michael Giacchino之手(《飞屋环游记》《英雄无归》),伴随着蝙蝠侠靠近的脚步声逐渐加重的节拍,震撼程度堪比19年《小丑》的配乐。当年《小丑》是在杜比影院观看的,直接被视听惊艳到原地升天。这次《蝙蝠侠》是在普通影院看的,虽然依旧震撼,但想想还是有点小遗憾。
和我一样的视听控,可以放心无脑入。
2、
虽然本片之于蝙蝠侠系列、之于时下大多数超英电影,确实足够与众不同
正因为套了个“悬疑谋杀解谜”的故事,所以有评价说本片是“不像超英片的超级英雄电影“,也确实如此。一点都不爆米花,和19年的《小丑》风格类似(但并不是同一宇宙,而是相对独立的故事,看到结局就会知道为啥),和大多数走合家欢够热闹的超英片迥然不同。
但从悬疑惊悚片的角度来看,本片故事算不上新颖,更称不上是“神作”。
If you are justice, please do not lie.
What is the price for your blind eye?
咱也得实事求是,虽然仅为一家之言,但满分我确实是给不了的。
虽然被视听震撼了两三个小时,但是看完走出电影院时,还是有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本以为是沉浸感太强导致回归现实后的不适,但在看到别家影评似乎也有类似的感受时,才开始回想总结了下,让本片“pull the punch“、没能一击入魂的两大原因:
一是故事本身不够惊艳,感染力也有限。
主要还是payoff牺牲太小,不仅是物理上的牺牲,还包括情感上。主角arc基于“中二青年的自我清醒”,“以为自己是XX,结果发现是XX”的角度,虽也算新奇,但确实比较内化,主角也很难演出这种“清醒”,导致不够振聋发聩,情感共鸣上的满足感并不强。另外,作为“真正最后一幕”比较重要的主角情感副线,初看也比较寡淡。
二是第三幕以及结尾的拖泥带水。
慢节奏本身并不是缺陷,毕竟该类型片以及导演摄影的风格就是如此。就算前2/3的悬疑主线本身有点套路化,按部就班拿下凶手后反转的布局称不上出奇,但凭着步步解谜的形式,以及时而点缀的精彩动作追车戏,也让前两个小时不那么漫长。但是谜题揭晓后的一小时,脱离了这个框架,虽然有反转有大场面,但持续的慢动作凹镜头,对于观众而言,再怎么构图精美的画面,总归还是会有点审美疲劳。
更别说“虚晃一枪”的结尾。说实话,看的时候有两个地方都以为是结束了,准备收拾起身了,结果镜头一转发现还没完。特别是下图所对应的蒙太奇总结片段,个人更希望是在这里就结束。但似乎为了铺垫下一部电影,已经进一步加深主角感情线,又延续了快二十分钟,这一部分相对冗余而单调,淹没了下图这样标志性的句点,也冲散了好不容易集中释放的情感。
动作戏算不上拳拳到肉,虽然配合光影有些桥段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黑暗走廊中的对打只有开枪时的短暂火亮),但整体只是合格而已。比不过《夜魔侠》《侠探杰克》等美剧的打戏,一是PG-13分级的限制,二则是受到了本片整体较慢节奏的影响。但总归打戏确实不是本片能够夸的点。
不现实的情节bug虽然也有,但只要不出戏就还能接受。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常被谈及的“为啥不直接朝蝙蝠侠脑袋开枪“,在第一次俱乐部一战时似乎给出了个自嘲,即有个打手朝蝙蝠侠大喊“住手,不然我爆你头“,反正我是蚌埠住了偷笑了一声(当然也没被爆头,不然就全剧终了)
全员演技在线确实是真。企鹅人,谜语人,猫女,甚至是戈登,表现都是可圈可点。扮演企鹅人的Colin Farrell面目全非,但在他最激动时的声音中还是能够听出他(PS,本片关于企鹅人的衍生剧,已经在HBO Max平台策划中);癫狂至极的谜语人,一个微笑就能让人背后发凉,影片2/3处也贡献了一段惊艳全场的表演,真的把那种被抛弃、被无视的底层愤怒之感演活了。
反倒是主角罗伯特帕丁森的表现,虽然贴合了角色,但也确实相形见绌,在一众飙演技的团队中几乎垫底。主要还是受到角色设定的限制,一丧到底,时而暴怒,能看出来是在努力演,但最后展现出现还是少了些层次。一个是他在医院的那场戏,想要展现bruce的脆弱崩溃,但结果却显得和平时的丧气相差无几,观众看得也就波澜不惊。另外角色arc变化上,他曾经是shadow,是vengeance,是fear,但后来,他还是hope。这样的变化观众可以心领神会,但如果也能从他的表演中看出那种成长,那就更好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确实算是一次剑走偏锋、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将一种全新的视听叙事风格带到了蝙蝠侠电影系列中。作为系列第一部,已经是“开门红”起了个好头。
视听上的极致表现,足以让其闪耀其列,但它离登上最顶端,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不过未来还有机会。特别是在创造了这么个令人目瞪口呆又流连忘返的新哥谭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真是让人期待不已。
3、
- What does a liar do when he's dead?
- He lies still.
谜语人谋杀时留下的线索,每次都是这样的谜语/脑筋急转弯,也算是本片的核心要素。
上面这个谜底,就是“依旧撒谎”和“躺着不动”的双关。也大概是全片四五个谜语中,最易懂的一个,最后西语那个听不懂,还没有字幕,一脸懵逼,但也不影响理解剧情。
这里想单独提一下的,就是为了宣发,官方特别设计的类似剧情的“谜语”网站(本片无片尾彩蛋,但据说报幕结束后的最后一个画面,闪过的就是下面这个网址[2])
【http://rataalada.com】
域名rata alada,“rat with wings“,有翅膀的老鼠,是片中一个谜题,答案蝙蝠,也就是蝙蝠侠。网页风格如下图所示,互动性Q&A,会问3个谜语,全部输入正确答案之后,就可以下载Reward“彩蛋”物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一试。
本周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如下:
1/ Fear he who hides behind one. (mask)
2/ I am first a fraud or a trick, or perhaps a blend of two. That's up to your misinterpretation (confusion: fraud对应Con,blend对应fusion,而misinterpretation又是confusion同义词)
3/ When was new, is new again, rebirth, restoration, reformation. (Renewal,电影中的关键词)
特别在你抓耳挠腮想的时候,超过时间,他还会嘲讽一句,模仿的就是片中谜语人的语气,似乎他本人就是网线的另一端,瞬间紧张感拉满QAQ

第一个彩蛋答完题就可以下载 [Click for reward],第二个则需要刷新页面后再下载,如下图所示
Do you think Thomas Wayne is a great man?
对应到了电影中的关键内容……(这里输入Y或者N都可以,但回答不一样)

而且这个网站是持续更新的。
第一个下载链接的彩蛋,
上周是Wayne家族的全家福,而这周随着电影上映,彩蛋变成了Thomas的竞选视频(解压密码是promise)
而第二个彩蛋,就是由剧组设计的符号密码了,一个符号对应一个英文字母。
不过这么多月的积累下,已经有网友快速总结了一些字母的logo对照。
比如这周的 maze of riddles,在前面网页回复的最后一句中也出现了,“You have solved my maze of riddles“。
这些符号,在本片的宣传物料中也有出现,
比如海报中,以及下面这个立牌左下方,细心留意的话也许还会发现其他一些。
这样的猜谜&小游戏的网页,也是华纳宣发的传统项目了,之前《西部世界》上线时,也有类似对应剧集内容的官方网页。总的来说还是挺有趣的,虽然非母语者表示这些谜题还是有点点费脑子。
与众不同的是,本片的这个网页,时常有更新,所以还能带来不同的惊喜与烧脑。
续集也在商谈之中了,说不定第二部的相关teaser就会发到这个网站,可以持续关注。
撰稿不易,欢迎点赞三连支持~
点个关注,看电影追美剧不迷路
相关阅读
DCEU相关:
《蝙蝠侠》发行有关:
最后最后贴个票根:

参考
- ^Where The Batman Filmed (All Gotham Real-Life Locations) - ScreenRant
- ^The Batman Post-Credits Explained: The Ridder's Rataalada Puzzle Solved
《新蝙蝠侠》将于 2022 年 3 月 18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以下是 IGN US 的无剧透影评。
「恐惧,是一种工具。」在《新蝙蝠侠》开头,布鲁斯·韦恩在画外音里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他指的自然是蝙蝠侠对恶徒的威慑,但编剧兼导演马特·里夫斯在重启这个超级英雄的时候,或许也把这种信念糅入了他的电影。这是迄今为止最可怕的蝙蝠侠。
从暴力的开场画面开始,导演的意思就很明确了:这不是那个我们见惯了的老派蝙蝠侠。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令人愤怒,令人捏汗的心理恐怖片,还配上了大量黑色犯罪片元素,而且里夫斯还真就把这种组合拍出了水准——《新蝙蝠侠》是一部黑暗而美丽的杰作。

《新蝙蝠侠》 是个自成一体的影片,但也有大量电影彩蛋和致敬。单是看电影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十二宫》《七宗罪》《唐人街》和《电锯惊魂》!但你知道我没想到什么东西吗?大部分以前的真人版蝙蝠侠电影。它的黑暗现实主义和诺兰三部曲最为接近,但它用一种大胆且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电影版黑暗骑士。
非要说的话,从写实风格的角度来讲,它比较像 2019 年的《小丑》。但区别在于,那部华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影片并不需要一个顶级 DC 反派就能讲好「被社会遗忘的贫困者」这个故事。而《新蝙蝠侠》依然是个忠于原著的蝙蝠侠故事。它用勇于创新而又尊重原著的方式,借鉴和化用了若干个漫画故事线。与此同时,它也和我们在大银幕上见过的蝙蝠侠电影都非常不同。

首先,它不是一个蝙蝠侠的起源故事。里夫斯非常清楚,我们都知道发生在托马斯·韦恩和玛莎·韦恩身上的惨剧,所以他做了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不需要再看一遍他们被枪杀的镜头。
从电影一开始,蝙蝠侠就已经和吉姆·戈登建立了合作关系。故事发生在布鲁斯·韦恩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从而绕开了那些观众们已经看过一百万遍的场景。但他又足够年轻,在成长为完美的超级英雄之前,还有很多路要自己摸索。我们不会看到蝙蝠侠的开端,但可以见证很多成长,还能见到很多巧妙的彩蛋和几个哥谭大家族的历史。
未曾实现的另一个《新蝙蝠侠》

这部电影刚立项的时候,原本的计划是由本·阿弗莱克编剧和主演,而马特·里夫斯的黑暗版《新蝙蝠侠》与本·阿弗莱克设想中的相去甚远。里夫斯在接受《时尚先生》杂志采访时透露,他原本有机会执导本·阿弗莱克的蝙蝠侠电影,但他拒绝了,他还把那个版本形容为「几乎是《007》式」。
里夫斯在采访中表示:「我当时说,听着,我可能不是合适的人选。然后我和他们解释了我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我和他们说,已经有很多部好片子了,但如果让我拍的话,它必须是我的电影,这样我才知道该怎么拍,我才知道摄像机该怎么摆,才知道该怎么给演员说戏,知道故事该怎么讲。」

既然说到这个话题,我们就说一下演员和主角吧。与我们以前见过的布鲁斯相比,罗伯特·帕丁森版更加脆弱,也更加有人性。考虑到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角色,模仿过去的演员——甚至是不经意间的模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帕丁森演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布鲁斯·韦恩。
这个布鲁斯没有那种伪装出来的,却从不叫人生疑的花花公子气质。他是一个悲伤的怪胎,有着解不开的心结和化不开的悲痛。心灵中的伤痕让他痛苦不堪,却也化为了他的动力。而这也带出了扣人心弦的表演。这个布鲁斯是一个心碎之人,一个支离破碎的人,即便是他的头套也无法遮掩他激烈的情感。帕丁森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撕心裂肺的痛,无论是穿着蝙蝠侠战衣的时候还是没穿的时候,都是如此。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要说《新蝙蝠侠》里谁的演技最令人难忘,帕丁森甚至排不到第二。在他前面还有饰演塞琳娜·凯尔/猫女的佐伊·克拉维茨,以及饰演谜语人的保罗·达诺。
佐伊·克拉维茨是我一直看好的人选(完美的选角喵),但她扮演的猫女非常细腻有层次,比我期望中还要优秀。她拥有猫女该有的婀娜与狡诈,但就和帕丁森的布鲁斯一样,她也有着脆弱的内心,和一颗无法得到满足的复仇之心。虽然喊出「吾即复仇!」的是帕丁森,但佐伊·克拉维茨才是更复仇心切的那一个。另外,这两人之间有着无可否认的化学反应,不管是拳脚相向的时候,还是交换信息的时候,场面都很热辣。

而保罗·达诺的谜语人绝对是自希斯·莱杰版小丑之后,最好的真人版蝙蝠侠反派。他的谜语人与金·凯瑞版截然不同,在里夫斯的电影里,这个喜欢文字游戏的反派变得更加现代,也变得更加凶残,人设显然深受现实中的「黄道十二宫杀手」影响。保罗·达诺以一种令人胆寒的真实感诠释了这个疯狂的天才杀人犯。在一个场景里,他只用了一个眼神就让我头皮发麻。
一个好的蝙蝠侠反派必须给蝙蝠侠带来真正的挑战,在头脑、道德、身体这三者之中,至少要在两个方面让这位英雄难以招架。而这个谜语人将用前两者考验蝙蝠侠的极限。每当帕丁森和达诺对峙的时候,都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科林·法瑞尔的企鹅人和杰弗里·怀特的吉姆·戈登也令人赞叹,他们还为电影贡献了一些相对轻松的时刻。科林·法瑞尔的黑帮扮相和他本人一点都不像(要不是提前知道了,我根本猜不出来那是科林·法瑞尔),虽然他身上贴了一堆假体,不过感觉他演得乐在其中。
杰弗里·怀特和帕丁森之间有种警察搭档片的感觉,而这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些拿腔拿调(褒义)的黑色侦探电影片段。安迪·瑟金斯饰演的潘尼沃斯和帕丁森之间则是另一种关系,他是一个可以将布鲁斯与韦恩家族的根系连接在一起的父亲形象,有剧情需要的时候,还能提供强烈的情感冲击。

如果你害怕这些东西全塞进一部电影里会贪多嚼不烂,倒也不用担心,《新蝙蝠侠》长达 3 小时,有的是时间。这是个比较考验膀胱的长度,但这部电影绝对配得上。中间一些政治悬疑的部分让我没有 100%投入进去,但是当剧情和动作戏再次发力之后,我的感觉就好像蝙蝠侠用抓钩穿透了我,把我狠狠抓了回来,让我丝毫没有抱怨的机会。
最后一个小时呈现了宏大而美丽的精彩动作戏,让前面的所有铺垫都感觉特别值得。这部电影的写实风格让打斗戏更加险象环生(这些肉体凡胎的角色们担着真正的风险),每当蝙蝠侠出拳或是挨打的时候,我看着都觉得肉疼。

故事的舞台有着黑暗而美丽绝伦的景色。只要你见过《新蝙蝠侠》的海报,你就能对它的画风有个大致了解——哥谭的一切都沐浴在了黑与红的色调之中。摄影师格雷格·弗莱瑟将饱和色与黑暗进行了巧妙对比,让它看上去从不单调,并用一个吸收了许多美国大城市特色,但又独一无二的哥谭市深深抓住了我们。
迈克·吉亚奇诺激动人心的配乐将这一切组合在了一起,创造出好几个史诗级的场景,其精彩程度足以配得上这位漫画史上最著名的角色之一。

我再强调一遍,《新蝙蝠侠》是个独立的故事,而且效果很好,但不要误会:它绝对给续作留了一扇门。这么说可能有点儿大题小做了,应该说,它给续作留下了一个蝙蝠车那么大的口子。幸运的是,我对这个黑暗肮脏、政治龌龊的世界充满了兴趣,如果要出续作的话,我一点也不介意。
总结
《新蝙蝠侠》是一个扣人心弦、华丽动人,而且有时候异常恐怖的心理犯罪惊悚片,也为布鲁斯·韦恩提供了他应得的、真实的侦探故事。罗伯特·帕丁森很好地扮演了一个受过严重心灵创伤的蝙蝠侠,但佐伊·克拉维茨动人而有层次的塞琳娜·凯尔/猫女,还有保罗·达诺疯狂而恐怖的谜语人,全都盖过了帕丁森的风头。编剧兼导演马特·里夫斯成功拍出了一部与其他真人电影非常不同,又出奇忠于哥谭传说的蝙蝠侠电影。最终的结果,是一部实打实配得上这个经典角色的杰作。
优点
- 大量黑色犯罪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 忠于原著又包含很多新意
- 演员的表演富有情感冲击力
缺点
- 暂无
评测成绩
《新蝙蝠侠》是一个扣人心弦、华丽动人,而且有时候异常恐怖的心理犯罪惊悚片,也为布鲁斯·韦恩提供了他应得的、真实的侦探故事。罗伯特·帕丁森很好地扮演了一个受过严重心灵创伤的蝙蝠侠,但佐伊·克拉维茨动人而有层次的塞琳娜·凯尔/猫女,还有保罗·达诺疯狂而恐怖的谜语人,全都盖过了帕丁森的风头。编剧兼导演马特·里夫斯成功拍出了一部与其他真人电影非常不同,又出奇忠于哥谭传说的蝙蝠侠电影。最终的结果,是一部实打实配得上这个经典角色的杰作。

本文编译自 IGN US 相关内容,原作者 Alex Stedman,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