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2 年的 315 晚会曝光的各种行业乱象?你还期待有哪些猛料爆出?


我期待这类与人性命相关的猛料。

在此以亲身经历,给各位一件生死攸关的告诫:晚上22:30~23:00时间段最好不要打某操网约车。

别的平台我不知道,但上面提到这个,在这个时间段一定避免。

为什么?希望各位一定要耐心看。

本人为以下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上月底晚上22:26,因为需要送人,我打了一辆某操的车,从大学城前往江北机场附近。


上车后,我发现司机驾驶习惯巨差。路上车多的时候,各种迅速变道超车。车少的时候,地板油疯狂加速。

正当我纳闷司机为啥开这么快的时候,他自己来了一句:“不知道赶不赶得到。”

我问:“师傅你有什么急事吗?”结果司机的回答让我震惊:

“我们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1点跑满30单有奖励,你这单是第30单。”

(早上是不是9点我记不清了,但晚上一定是11点)

我拿出地图看了看距离时间,预估到达时间得11点过十多分。

于是赶紧宽慰司机说,来不及了,你开慢点,安全最重要。但是司机又来一句:

“应该赶得到,我跑快点就可以。这才跑120,我自己的车都跑180多呢。”

我被雷到了,问奖励很多吗,司机说没多少,但他就是认为开快点能赶到……

后面我间断又说了几次开慢点,安全最重要。

但我也没敢一直说话,因为车速那么快,我怕万一让他分心,多打一点方向盘,随时车毁人亡。。

最后当然没赶到,23:00过了几分才到达目的地。

并且在22:56左右的时候,司机让我提前结束订单,同时操作手机让我用另一个平台打他的车……

下车后,我才缓了口气,真心觉得自己是捡回一条命。

那车是某利的电动车,电车提速快,车身轻。速度120左右的时候,我都明显感觉到车变得更轻了。

城市道路,跑120迈……

为什么120迈我记得这么清,因为车机系统超过120会报警提醒,那晚提醒了好多次。

后来,我又问了另一名某操的网约车司机。

他告诉我,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根本跑不完30个订单,除非在大学城那边,跑短途多才有机会。平台也不会让你那么容易就拿奖励。

我一下反应过来一件事:

那天晚上我10点半打的车,距离11点只剩半个小时。而平台给一个刚好跑了29单的司机,派了一个无法用正常速度在半小时内能到的单。

第二天,我跟他们的客服投诉。

我说,你们平台这种奖励设计就是为了牟利把消费者生命不当回事,不能完全怪司机,我要投诉平台。我也知道投诉也没用,但我会去曝光这件事。

结果客服的语气很嘲讽:好的好的,你去曝光。


除了以上所述的网约车,其他很多平台都有诸如此类的设计。

比如外卖送餐时间是大数据计算后卡死了的,并且一趟多送才能赚钱。

外卖小哥开摩托跑那么快的原因就不明觉厉了。

所以,

既然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除了实体型消费,这类服务型消费也应被关注。

并且,不仅仅是消费者,消费环节的参与者都应被纳入考量范畴。

这类藏在我们生活点滴,实则害人之深的隐刃,远比买到一双质量辣鸡的鞋危害更大。

这种料猛就猛在,你天天看着它的存在不以为然,当发现它害人之深时,已然来不及。

 

我现在关心的是,315晚会还有什么用,还有什么公信力?

以前有些无良的厂家行业,被315晚会曝光之后就算没有完全解决起码也会收敛一点。

可针对老年人的这些保健品呢,不但没收敛,反倒变本加厉了!

作为一个兼职的快递员,我今天在养老院亲眼见到,一个8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太太,都已经有一些老年痴呆症状了,根本没有完整的民事行为能力,听信电台广告,听信所谓专家的宣传,没经家人同意擅自购买了4000块钱的治疗仪 ,然后打电话逼着他儿子去借钱来付款签收!

她儿子拒绝,倒不是说不准备付钱,而是表示要回来看看是否是正规厂家的东西再说,老太太就破口大骂说儿子不孝。

不管他儿子怎么劝,老太太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在电话里两人吵了半个多小时。

最后我忍不下去了,直接将这些商品拒收处理,那无良的厂商竟然还打电话来质问我,被我怼回去了。

几年之前315晚会就曝光过无良保健品厂家给老年人都受假冒伪劣保健品的问题。

几年过去了,情况不但没有得到一丁点的改善,反倒愈演愈烈!

尤其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成了无良商家的帮凶,他们用所谓的健康讲座,来向老年人兜售焦虑。

然后那些专家会通过热线,忽悠老年人去买药买保健品,夸大疗效什么的都是基本操作,简直就是满嘴跑火车。

他们甚至给老年人洗脑,给老年人灌输,儿女不掏钱给他们买药那就是不孝!家人不同意买他们就寻死觅活!

而这些药物很多都是夸大疗效的保健品甚至是三无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保健品都不是品牌方自己生产,而是委托其他的小制药公司生产,然后这些小制药公司也不直接销售,而是找一些物流公司发货,物流公司又找快递公司代收货款!

以至于消费者买到假药,想要去举报投诉,都很难获得相关的证据,因为货款是快递公司代收的,然后这钱最后又给物流公司,中间隔了好多道手续,消费者根本没法证明这个买药钱是给商家的。

而那些电台各种夸大虚假宣传,他们的节目大多是在深夜和凌晨,甚至连电台的网站上都没有节目预告和节目单,最多只是个所谓健康讲座,使得取证和监管极为困难!

现在这种用保健品坑害老年人的事情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很多老年人一辈子的积蓄都被这些无良的厂家给骗走了,病情被耽误了,,还弄得家里鸡飞狗跳

关有关部门谁来监管!

工商,药监,广电……你们的监管在哪里?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时下

3·15 晚会曝光多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绿源、小牛等被点名,电动车行速为何被商家预留了后门?

2022-3-16 14:28:13

时下

如何看待南昌大学生建议南昌打造商业城市、网红城市,官方回应「望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2022-3-17 11:11: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